虽然群山环抱、绿树葱茏,村口还挂着“生态村”的招牌,但浙江义乌市佛堂镇陈村村民并不满意。他们担心取水点边的露天垃圾填埋场三期,污染了他们喝了几十年的水源。这里的水质是否合格?水源地边垃圾场是如何通过环评并落地的?项目过程中是否经过科学决策?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生态村”边上垃圾填埋场
陈理瑞今年68岁,是吃村里团结水库的水长大的。上世纪70年代,水库建成,山水很是清澈。
出现垃圾场填埋场的记忆,始于1996年。之后越来越多垃圾清运车经过村头,填埋场面积也越来越大,一期不够,建了二期。2012年,又扩展为三期。前两期已经覆盖上了植被,而三期则是露天的。
“前面十几年水都是好的,三期离水库太近了,而且淤泥没有清理,所以水质会变差,有了气味,桶里沉淀会有一层黑。”陈理瑞说。
陈村现在喝这个水的有200来人。记者跟着村民来到团结水库,水库长约70米,宽20多米。站在岸边,单凭目测和嗅觉,并无明显油污或气味,只是能见度不高,水底有絮状沉积物。一根管子从水库伸出,通往山下住户。这里落差高,无须抽水就能供应。
村主任陈绍有指着树林背后,隔着一个山包的地方说,“喏,那里就是填埋场三期”。
绕过小山,一个巨大垃圾填埋场出现在眼前,几辆大型机械正在作业。还没靠近,扑鼻恶臭迎面而来。陈绍有说,冬天还好些,夏天时候气味更大。
水源地边垃圾场是否通过环评?
村民口中的“水库”,因蓄水量低于10万立方米,准确的说法是“山塘”。
按照《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要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禁止堆放生活垃圾。那么,这个露天填埋场为什么选择建在作为饮用水源的山塘附近,是否通过了环评?
佛堂镇党委副书记陈国荣出示了上级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
根据义乌市环保局对塔山垃圾填埋场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认为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对策合理可行,可作为项目设计和实施环境管理的依据,同意该填埋场三期工程的拟选址。
2011年工程建成后,浙江省住建厅对该工程进行了评定,根据环评及评定意见,该工程建设、运行都符合环保相关规定。
“垃圾填埋场对团结山塘水质基本无影响。”陈国荣说。
为何两次水质检测结果不同?
今年7月10日,陈绍有受村民之托将团结水库水样送往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十多天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以水样检测不合格为由电话回复并通知他再送一次水样重新检测。8月18日,他从疾控中心拿到水质检测报告,报告显示水质合格。
两次检测结果为什么不同?这让陈绍有和村民产生了疑惑。
佛堂镇塔山工作片区主任陈思法分析认为,村民送去的水样,取水是否科学不确定,更重要的一点,疾控中心是按照自来水标准进行检测的,这个标准远高于水源地标准。团结山塘应当适用于后一个标准。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佛堂镇于今年9月和12月两次委托义乌市疾控中心进行水质监测。记者从拿到的检测结果看,所有指标符合水源地水质要求,不少指标还相当好。
陈国荣也承认,在村民关心的水质问题上,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疏漏,没有及时将权威信息广泛告知,引发了村民的疑虑。
村民今后能否喝上放心水?
记者调查得知,陈村还有一处山塘,叫上湖沿山塘。陈思法说,2007年填埋场三期启动与团结山塘较近,村里老百姓有顾虑,要求新建水库作为饮用水源。经多方论证,2009年6月,义乌市财政出资252万元开工建设上湖沿山塘,并于2012年完工,明确作为村里的饮用水源。
据分析,之前的团结水塘地势较高无需抽水,而上湖沿山塘则需要用电抽水,村民可能是为节省电费,不少人继续选择使用团结山塘。
记者采访时看到,已有水电工在上湖沿山塘修复电路。
佛堂镇已明确表态,为消除部分村民疑虑,从当日起,调整使用上湖沿山塘饮用水,供村民免费使用。而团结山塘将作为备用水源,继续坚持不定期的水质监测。此外,义乌市将于明年6月底为陈村及周边村建成自来水直供管网。 □据新华社杭州12月12日电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