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城市的“美容师”,一位是一名普通环卫工,8年来义务给小区当清洁员;一位是环卫工队伍的“技术达人”,带领技术革新小组攻克垃圾运输中的各种难题。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我们的城市干净清洁付出努力。
下班后在小区当义务清洁员
她是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在合作化南路上捡垃圾。然而当下班后,回到居住的小区,她又是小区义务清洁工,负责小区日常道路和楼道清洁。她叫朱贤云,家住省一建宿舍,坚持为小区免费打扫卫生8年。
8年前,朱贤云搬家住进了合作化南路社区的省一建宿舍,这是一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小区里到处是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楼道里面也是堆满了各种杂物,大家都是随便乱扔,更没有人清扫。”
朱贤云说,自己既然住在这里,就希望这里能干干净净的,于是下班后,就拿起扫把一点点地打扫。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邻居,还是家人都笑她“傻”,不可能把这里打扫干净,但朱贤云还是坚持每天清扫。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一点点地将小区角落里堆放很多年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清理走……
朱贤云一天一天地坚持为小区做保洁,她也没想到,这一做就是8年。
“我喜欢干这些活,把东西整理得清清爽爽的,我很有成就感,这不是钱能买到的。有兴趣就不觉得是脏活累活。”朱贤云说。
环卫岗位上的“发明家”
近期,一项由基层环卫工人进行的技术革新在试运行中达到了预期效果,这项技术革新成果可以使得汽车队每年节省40万元的开支。
他是合肥蜀山区城管局汽车队设备科科长李克勇,在环卫一线兢兢业业工作33年,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被称为环卫岗位上的“发明家”。
“蜀山区青阳路、淠河路、金湖三个年代较久的垃圾转运站,使用的都是广西玉柴厂家生产的垃圾压缩设备,这些设备在垃圾倾倒压缩过程中,由于垃圾倾倒的冲力,常常将垃圾料斗内的油缸泵芯撞损。”李克勇说,基本上是每个月压缩设备都要换一次油缸,三个站每月就要花费三万多元,一年里车队在更换油缸上就花费将近40万元。
针对这种情况,汽车队组织了由李克勇牵头的技术革新小组,从今年11月份开始进行技术攻关,他们通过仔细琢磨,反复试验,在油缸上设计安装了一个钢管防护罩,缓解垃圾对油缸冲击,从而保护了油缸。
该汽车队队长丁洪飞介绍,通过这次革新后,一定会改变过去油缸易损坏的缺陷,既能降低损耗,减少了部分财务支出,又可以保证垃圾转运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本报记者蒋瑜香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