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环路至绕城高速 将新开和优化公交线路20条

2015年01月12日 13:24   来源:成都日报   

  交通先行:

  从内陆城市转变为开放支点城市

  今年,我市经济发展将逐渐进入新常态,今年,也是我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

  日前闭幕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常态,就要把握新机遇。机遇,来自于区位重构。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互通建设,将打通连接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对外开放系统。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将直接受惠于这一重大战略,大幅缩短连接世界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写自身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进一步从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的支点城市,有力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腹地。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将按照适应新常态、借势万亿级、创新再出发的中心思想,把握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统筹发展”的工作主基调,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补强薄弱环节,优化交通结构,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运输服务难点问题,加快建成内畅外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拉动交通项目投资跃上新高度

  主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及时调整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总体思路:今年我市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继续保持专注发展的定力,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持续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补强薄弱环节,优化交通结构,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运输服务难点问题,加快建成内畅外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借势万亿级,拉动交通项目投资跃上新高度。市委经济工作会为认识和研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发展形势指明了方向,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将既要借助成都经济“万亿级”这一全新的发展高度和起点,又要准确把握适应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明显减弱这一新常态。

  紧紧扭住“稳增长”首要任务不放松,牢牢咬住投资目标不歇劲,抢字当头、干字当先、持续发力,立足“加快”和“提早”,规划项目抓储备、储备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环环紧扣把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工作抓紧抓实,“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力争2015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新机场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将新改建村组道路1500公里

  今年,我市将紧密配合省发改委,重点关注推动成都新机场建设方式和出资方案、行政区划调整等前期工作,力争2015年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成都基础设施维修基地、成都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成蒲铁路等项目按计划工期顺利实施,确保按期建成。争取先期招商实施成都新机场高速公路成都至成渝高速公路段,以确保与成都新机场同步建设;积极协调确定红牌楼至新津(经双流机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方案;加快开展成彭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确保成渝客专、二绕高速东段、成安渝高速、大件路外绕线、沙西线等项目2015年建成通车,力争五洛快速路2015年建成。全面完成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等专项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5年新改建村组道路1500公里民生工程目标。

  优化公共交通发展各环节

  加快推进四级常规公交服务体系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交通运输服务上台阶。今年我市将以改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为核心,持续推动我市地铁、公交、出租汽车、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构建安全优质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在轨道交通方面,我市将确保地铁1号线南延线年内开通试运营,力争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2015年底前空载试运行;协调推动成绵乐客专、成蒲铁路车站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公共交通换乘接驳系统。

  为提升常规公交服务质量,市交委将按照构建“便捷公交”“舒适公交”“智能公交”“绿色公交”“平安公交”发展目标,我市将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快、干、支、微”四级常规公交服务体系,在中环路至绕城高速公路区域新开和优化公交线路20条以上并新增公交线路里程100公里以上;继续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大站车、区间车、定制公交等灵活运营方式,提高车辆运输效率,方便群众乘车;全面实现二圈层与中心城区公交“同城、同质、同价”目标。

  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加强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今年,市交委将继续与市交管局、公安公交地铁分局、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出租汽车服务质量整治提升工作;探索推进出租汽车圈层融合试点工作,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出租汽车跨区域运营问题;平稳推进出租车经营权到期处置工作。强化道路运输服务能力。

  此外,全力推进客运站提升改造及整合调迁,力争国际商贸城客运站、柳江客运站2015年开工建设,确保我市19个提升改造项目按要求完成改造任务;加快推进驾驶员培训和机动车维修两个服务平台建设,切实保障驾校学员权益,推动建立机动车维修市场诚信体系。优化公共交通发展环境,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导向的公共交通制度化财政补贴机制、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惠民政策评估调整机制、公共交通企业考核机制,促进我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侯初初

  原标题:交通先行:从内陆城市转变为开放支点城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