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安房价同比环比"双降" 大户型相对降幅最大

2015年01月19日 14:09   来源:西部网   

  “每平方米5100元,算下来30%的首付还是有点难以承受,要是低于5000元,咬咬牙就可以定下。”昨日,市民刘辉走出西郊阿房三路某项目售楼部,心里为房价而纠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2014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西安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同比依然保持“双降”,环比降幅有所收窄,同比降幅扩大。

  购房者对房价最敏感房市促销战再次点燃

  因为打算买房,刘辉对房价特别敏感,她说,自己其实对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一知半解,“涨”和“降”才是她最关心的两个字。“2015年楼市是否继续保持低迷状态?房价到底会不会降?如果现在办理购房手续,一旦市场房价降了有什么保障措施?”她几乎每天会接到售楼小姐的电话,每次通话伶牙俐齿的刘辉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尖锐而现实,也透露出对买房的谨慎态度。

  毋庸置疑,对于购房者来说,房价始终是出手与否的第一道门槛。记者走访发现,伴随楼市的各种跌宕起伏,西安楼市与全国其他重点城市一样,新一轮销售促销大战再次被点燃。位于大兴东路某楼盘承诺“不分楼层,五证齐全,准现房每平方米4690元起售”,东郊某成熟大盘则以“返乡巨惠”招来购房者,每平方米售价5200-5900元,并有年货大礼包相送;大庆路上一家房企则打出直减8万房款的巨额优惠,实价每平方米5099元起售。

  新建房价环比降0.5%大户型相对降幅最大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下降的有66个,上涨城市仅有1个,其余3个城市持平;与上年同月相比,房价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上涨的城市有2个。最高涨幅为2.1%,最低为下降10.3%。对于西安而言,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8%。其中,90㎡及以下商品房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9%;90-144㎡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3%;144㎡以上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4.5%。显而易见,西安大户型房价相对降幅最大。

  二手房同比降幅5.7% “跳水”幅度大

  二手房价依然疲软,“跳水”幅度相对较大。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西安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降幅达5.7%。按户型分,90㎡及以下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6.1%;90-144㎡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5.3%;144㎡以上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6%。

  目前70—90平方米和90—125平方米房子是主力户型,往往受到首次置业者和改善型置业者的青睐,而这一份额在市场上占据69%的成交比重,处于市场主流地位,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国家的政策深入及市场的逐步释放,需求愈发向着居住功能的方向倾斜,投资及高端客群持续萎缩,未来这一现象将更加明显。

  房企高库存压力未解下半年仍需以价换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房地产界人士介绍说,2014年,西安商品住宅市场逐步开始“筑底”,整体成交量稳价跌。市场库存量进一步加大,整体库存去化需要2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三季度西安市房管局曾先后两次松绑楼市限购政策,但并未使西安房地产市场迎来转机,市场深陷调整期,房企年度业绩普遍未完成。

  截至2014年12月,西安市商品住宅存量高达2270万㎡,按照现有的去化水平来看,需要21个月才能消化完。高库存的压力极有可能使得大部分房企在2015年上半年推动以价换量的营销方式来消化现有的库存。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