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年来的持续考古工作,地处西安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跨越渭河的“丝路第一桥”—渭桥遗址,取得了巨桥北端构件、古船、佛像、钱币和汉代石刻等新发现,为展现古桥雄姿、复原古都长安交通路网结构、恢复古代桥艺文化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渭桥遗址自2012年4月发现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组成的渭桥考古队先后对汉长安城的厨城门桥群、洛城门桥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相关发现入选“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厨城门一号桥更因巨大无朋获得“丝路第一桥”的赞誉,在海内外社会和学术界引起了持续关注。
主持2014年度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研究员刘瑞说,对渭桥遗址进行持续性考古工作,计划通过考古勘探、发掘、调查,了解古都咸阳至西安地区不同时期渭桥的分布,研究不同时期长安城周边的交通路网,恢复秦汉以来这一区域渭河的走向,通过对西安地区渭河变迁史研究,对关中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资料。
由于西安高铁动车运用所基建工地恰好处于“丝路第一桥”—厨城门一号桥北端,考古队在施工单位意外发现古桥遗存后,遂即展开抢救性发掘。结果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发掘面积内,初步清理出桥桩9排97根,单根木柱直径有0.12-0.48米。由此,已基本确定厨城门一号桥的北端所在。
刘瑞说,在古桥北端的东南边缘还发现一条用竹片编织且内填瓦、石、沙等组成的水工设施“埽”,藉此确定当时渭河北岸应当就是“埽”的位置。同时,在桥的东部卵石堆积中,还暴露出古船的局部构件,如能完整发掘出来,无疑将填补长安城段渭河考古发掘的空白。
在抢救性发掘之余,考古人员重点对2012-2013年度厨城门一号桥发掘区南部的局部进行解剖清理,在一号桥废弃后的第七、八层沙层中,出土有铜、陶、铁、银、瓷各种质地的器物。其中以铜钱为主,约900多枚,以“半两”、“五铢”、“开元通宝”、“货泉”、“大泉五十”居多,另有宋、明、淸不同时期钱币。
专家认为,其中多枚“乾隆通宝”及1枚“景兴通宝”铜钱的出土,再次确定该层的时代上限不超过清代。让人兴奋的是,解剖处2块大型长方形的汉代石刻上,分别发现朱雀与青龙、朱雀与白虎的浅浮雕纹饰,虽历经流水冲刷仍较明显,该类图案应当是古长安地区汉代石刻上的首次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说,考古人员在2014年度还对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对重点地方进行了考古调查,进一步确认了汉长安城遗址北侧渭河之上,以厨城门一号桥为中心,在东西400米的范围内,至少存在5座古代大型渭河桥梁,如此高密度古代大型桥梁可谓是考古学上首次集中发现,对研究西安地区渭河变迁史及关中环境史等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冯国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