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考古研究所称发现隋炀帝真陵 遭质疑拒受访

2013年04月26日 08:58   来源:潇湘晨报   

  4月16日中午,扬州隋炀帝墓发掘现场,闻讯而来的市民欲进入施工场所一窥究竟,被围挡挡在外面。图/记者吴通清

  4月14日,扬州市考古研究所宣布发现隋炀帝杨广真陵,直指已认可两百余年的原有陵墓为伪陵,一时引发热议,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因前有“曹操墓”风波为鉴,人们并没有对此次的“重大发现”照单全收,相反质疑声四起:在高调发布的背后,有没有经过科学严谨地论证和考据?这背后是否存在炒作之嫌?

  就在学术圈不断地质疑、针对质疑再质疑的时候,考古所方面却封口拒绝了所有媒体。

  封闭的新墓

  挡板挡住了市民和记者

  4月16日中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一处已有围墙圈起的房产项目工地上,又用挡板围起500平方米左右的地块,里面正是扬州市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考古所)指称的杨广真陵。

  4月14日下午,考古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此发现杨广真陵,并于当天竖起挡板——非考古队聘请人员,任何人不得入内。挡板不仅仅挡住了市民,考古所一名员工称:“连央视记者都挡住了。”事实上,挡板更是挡住了外界的汹涌议论,让这块方寸之地暂得安宁。

  14日的发布会上,考古所所长束家平称,尤为重要的是,在此处墓穴中发现了“隨故煬帝墓誌”,显示墓主为隋炀帝杨广。此外,还发现了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10多件文物,“坐实”此墓为杨广之墓。

  考古所公开的墓志照片约为整个墓志的六分之一,如下关键的内容字迹清晰:“隨故煬帝墓誌”“隨大業十四年”“帝崩于楊州……於流珠堂”“西陵”等。其余部分则模糊得难以辨认。

  束家平在发布会上介绍,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3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专家们已初步认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

  扬州大学从事隋唐史研究的教授李文才认为,在发掘工作还没有结束,考证不够充分的前提下,宣布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存在草率之嫌。

  潇湘晨报记者了解到,4月13日《扬子晚报》通过内部讨论会抢到这个“独家新闻”,并于14日见诸报端,经由网络转载,“扬州发现隋炀帝真陵”的消息轰动全国。当日下午,考古所召开新闻发布会,给予官方确认。从时间节点来看,有人分析考古所的工作存在被动及匆促之嫌。

  而据当时参加发布会的记者介绍,当时发布方仅有束家平一个人,并没有其他领导或专家参加。

  4月15日后,国内多家媒体云集扬州,考古所又迅速封口——称“阶段性工作已经结束,除非有新的进展,否则不予发布任何内容”。

  李文才指出,2009年的“曹操墓”风波至今还未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再在扬州上演。

  至发稿止,记者一直没法联系上刘庆柱等三位专家,刘、信两名专家都已从原单位退休,林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

  尴尬的旧陵

  “不可能说是假的就是假的”

  扬州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这里有已被世人认可两百余年的隋炀帝陵。陵内有牌坊、大门、石桥、祭台、墓碑和陵塚。4月17日上午,陵内除了几名工人在给花草浇水,没有一名游客。

  记者看到祭台高三米左右,长几十米,位于陵墓的中轴线上。专家通过对祭台砖块进行考证,判断祭台建于唐初。除了祭台,还有神道。“这些都是一般人不可能有的墓葬规格,应该是皇帝的规格。”陵园工作人员说。

  给这处隋炀帝陵正名的是清代扬州人阮元。隋炀帝陵负责人龚艳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一批专家前来考证,认定这里是隋炀帝陵。自80年代起得以多次整修,1995年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对游客开放。

  阮元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陵墓工作人员认为,以阮元的严谨,已为世人认可两百余年的考据结果,“不可能说是假的就是假的”。

  目前,这处已有的隋炀帝陵被当地列为申报国家级保护单位项目,并计划将其纳入扩展后的瘦西湖景区。

  本来这对于目前年接待游客仅三四万人次的隋炀帝陵景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我们确认它(位于曹庄的新陵)是隋炀帝陵,有直接的证据。”有人认为,束家平这句话的潜台词则是指旧陵缺乏“直接的证据”。当地学者丁家桐尽管认可阮元的对隋炀帝陵的考证,但同时也承认,阮元时代缺少野外考古的条件,一直没有确切的实物证据,仅为史书记载以及对周边村民的走访。

  有人提出通过对老陵发掘来寻找答案。束家平认为不太可能,“新陵是抢救性发掘,老陵保护状态比较好,不太可能批准发掘”。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