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奢侈品市场首次下滑 腕表下滑最多

2015年01月22日 18:13   来源:钱江晚报    曹婷婷

  前日,全球著名咨询公司贝恩发布了最新的《2014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13年下滑了1%。但与此同时,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上,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上涨9%,达到3800亿元,大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30%的份额。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消费场地瞄准了海外。

  腕表下滑最多

  新兴品牌更有吸引力

  从调查中看到,包括配饰、女士服装、鞋履、珠宝等8类产品组成的奢侈品消费中,2014年总的增长比2013年下滑1%,其中腕表下滑最多,达13%,而男士服装有10%的下跌。报告认为,中国内地奢侈门店的销售想在2015年实现大幅增长很难。

  普遍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市场下滑,其一是中国政府反腐政策的冲击,第二就是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中国人不在国内消费。

  这份报告的样本是全国十多个城市的1400名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奢侈品消费者,从与调查访谈中也看到了奢侈品消费的变化。

  “相比传统大牌(例如LV,GUCCI等),您会在未来三年更多尝试购买新兴品牌?”有44%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同意,表示同意的占到38%。在被问到最有吸引力的新兴品牌有哪些时,巴黎世家、亚历山大麦昆、Jimmy Choo等品牌名列前茅。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逐渐变化,他们更注重设计感、潮流,对品牌的偏好多样化、专属性和无需明显品牌标识;他们追逐新兴品牌,也造成不同类别的顶级品牌的排名都发生了变化。

  奢侈品门店缩水

  7成消费者选择海外购物

  “早几年是嫌出国买麻烦,找人带也不方便,所以有时候一咬牙就在国内专柜下手了,但去年开始我们家决定每年出国旅行一次,所以钱我都攒着了,出去一起花。”刚刚给自己从法国带回一只香奈儿包包的Lynn说,差价这东西,自己亲自对比看了感触更深。

  的确,海外购买已成趋势,而代购这几年越来越成为主要渠道,调查中,七成消费者会选它。贝恩预计中国代购市场规模约在550亿元~750亿元,这相当于中国内地奢侈品门店2014年销售额的50%。

  与此同时,奢侈品在中国内地的店铺数量缩水,不仅新店数量减少,老店也有关闭,门店的同店销售额下滑难以避免。“每次我们遇到来比价想去境外买的顾客时,总会以‘便利’来劝说他们留下来消费,但事实上谁不知道境外买合算呢?我们自己都不在国内消费啊。”一位奢侈品店员对此感到很无奈,“真是毫无说服力。” 本报记者 曹婷婷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