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圳市总工会"送温暖" 300万元慰问1200户困难职工

2015年01月28日 10:51   来源:深圳商报   

  1月27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高振怀来到深圳特皓集团公司宿舍,看望该公司困难职工家庭,为他们送去新春的问候与关爱。即日起市总工会启动本年度大规模“送温暖”活动,将首次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为1200户困难职工家庭发送近300万元慰问金。

  “送温暖”活动对象为深圳户籍在职职工

  市总工会“送温暖”活动对象为深圳户籍在职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930元的(低保线620元的1.5倍);家庭人均月收入虽高于930元,但申请人、配偶或子女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且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2170元的。慰问金标准为2500元/户。

  在深圳特皓集团公司宿舍,高振怀看望了困难职工徐军(化名)一家。徐军是深圳市特皓集团一建公司安全员,家庭成员6名。妻子52岁,三级残疾;女儿,四级残疾,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私企实习;父、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常年服药,家境十分困难,家庭收入主要靠徐军每月3300元和女儿每月2500元的收入,女儿患有佝偻病每月需服药,还需赡养老人,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市总工会多年来一直为该家庭开展帮扶工作。

  困难职工李建(化名)现为深圳市香蜜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员工,家里共有5名家庭成员。家庭收入主要靠李建2981元工资及养子1360元临时工工资为主要来源,儿子、继女仍在读书,妻子失业,家庭收入较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李建是市总工会多年帮扶对象,他的儿子是市总工会助学对象。

  高振怀在了解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后,勉励他们要继续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在党、政府和工会的关怀下,一家人共同努力,尽早走出困境。

  “送温暖”活动已持续23年

  据悉,市总工会“送温暖”活动始于1992年,至今已持续开展了23年。截至目前,市总工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60万元,温暖了30396户困难职工家庭。

  近年来,“两节”送温暖活动逐步拓展为送温暖工程,推动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送温暖的内涵发生了明显变化。送温暖的对象,已经从最初的国企下岗困难职工扩展到所有城镇就业者中的困难职工,包括农民工。送温暖的内容和形式,则不仅有“两节”期间向困难职工送节日慰问品,还有送文化、送助学、送法律、送健康等丰富的系列活动,包括“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等品牌帮扶项目。多年来,“金秋助学”活动共资助4493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发放助学金1040.14万元;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救助重大疾病职工130名,发放救助金189.4万元。

  首次以转账方式将帮扶资金转入申请人银行账户

  今年市总工会“送温暖”活动对政府救助政策暂时覆盖不到的低保边缘户职工、已经覆盖但仍然十分困难的低保户职工以及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进行慰问救助,慰问金标准为每户2500元。

  今年市总工会共筹集慰问金300万元,惠及困难职工家庭1200户。申报程序为经困难职工申请,各级工会核实逐级上报,最终由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指导中心审核并实施慰问。同时为更好地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便、及时、准确地将帮扶资金送达困难职工手中,市总工会决定从2015年起,以银行转账的方式,将帮扶资金转入申请人银行账户,并通过政务短信平台发送温馨提示,送上节日的问候。(记者 包力 通讯员 黄颖)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