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1日 何辛幸)

2015年02月04日 11:36   来源:地方新闻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1日在河池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何辛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着力强化重点治贫促发展、重力治乱保民安、重心治政树新风的“三治”理念,以“稳进突围、提质发展”为总基调,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化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城乡新貌新风、干部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为抓手,奋力推动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起步建设、城乡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六大突围”,全市呈现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增长8.1%;财政收入54.67亿元,增长8.84%(不扣除不可预见的政策性退税1.98亿元,完成56.65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6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4.33亿元、增加值137.26亿元,分别增长10.8%、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9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0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增长11%;招商引资内资到位249.23亿元,增长8.3%,外资到位1.01亿美元,增长44.3%,增幅排全区第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8%。

  “十二五”规划45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经过4年来的努力,已有农村减贫人口、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科技进步贡献率、森林覆盖率、旅游总收入等29项提前完成,占指标总数的64.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年初经济下行压力大,有色金属、蔗糖、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市场持续低迷,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是负增长。我们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产业、项目、园区、巴马国际旅游区建设等问题,提出稳增长的37条具体措施,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助保金贷款办法、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意见、培育“四上”企业办法、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措施,努力寻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发展的新办法、新动力和新增长点,扭转了经济下滑局面,呈现“筑底蓄势、稳健上行”态势。

  (二)调结构促转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稳中有进,第二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工业园区培育壮大,全市11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总产值215亿元,增长10.7%,完成增加值57亿元,增长10%,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3亿元,增长21%,其中,大任产业园被列入自治区重点园区,累计征地13661亩,入园二级公路全线贯通,其他基础设施和首批出城入园企业建设加快推进。电力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我市第三个百亿元产业。完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1200万吨项目布局,产能跃居全区前列。有色金属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有色金属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6.8%。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电力、食品加工、纺织、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亿元,增长14%。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酿酒、优质饮用水产业产能、产值稳居全区首位。泓驰公司新能源低速电动汽车项目投产,鑫锋公司新型蓄电池项目、恒业公司丝绸印染项目加快推进,低速电动汽车、新型蓄电池、丝绸印染等产业抢占发展先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78吨标准煤,下降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87%,超额完成年度节能任务。颁发首届“市长质量奖”,巴马丽琅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15件广西著名商标、8个广西名牌产品。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0个,通过自治区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

  农业稳中提质。全市粮食总产量106.52万吨,创8年来新高。桑蚕、糖料蔗、食用菌、优质水果、养殖等特色优势农业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提升。桑园面积78.59万亩,鲜茧产量10.77万吨,继续稳居全区地级市第一。牛出栏19.75万头,增长2.12%,山羊出栏81.85万只,增长3.28%,内陆大水面开发面积21.29万亩,水产品产量7.33万吨,增长6.04%,牛、山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及内陆大水面开发面积继续保持全区第一,新增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场”3个、“畜禽渔业标准化养殖场”9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43.38万亩,居全区前列。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新增548家、117家,达1122家、210家。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达73家。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11个,全市林业总产值147亿元,林下经济产值35亿元。开发了一批富硒农产品,打响长寿之乡富硒农产品品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39%。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7.6万亩。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完成投资17亿元。组建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环江喀斯特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天峨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晋级4A级景区。罗城地质公园、都安地下河地质公园、都安澄江湿地公园、东兰坡豪湖湿地公园晋级国家级公园。宜州市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金城江姆洛甲景区和环江牛角寨景区被评为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出台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获得自治区扶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7760万元,广西农村信用联社授信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旅游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39万人次,增长19%;旅游总收入147亿元,增长30%,其中,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接待国内外游客851万人次,增长21%;旅游总收入81亿元,增长30%。市中心城区11个专业市场全部投入使用,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保障能力提高,新增存款84.3亿元,增长11.15%,新增贷款51.99亿元,增长12.39%,近七成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分别与中国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国海证券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5家企业在北部湾股权交易所挂牌。新成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13家。

  (三)大力抓好开发扶贫,16.5万群众实现脱贫。开发扶贫模式不断创新。新增4个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成为全区唯一实现项目全覆盖的地级市。“整乡扶贫”示范、水利整乡(村)推进在全区率先铺开。生态移民搬迁模式在全区推广,移民6279户26498人,搬迁规模和资金总量排全区第一。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创建黔桂“四地”金融扶贫连片试验区。在全区率先完成684个贫困村,100.24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推广环江大安“整乡推进”扶贫模式,11个县(市、区)各抓1个乡镇作为“整乡推进”建设示范点,实施配套建设项目962个,累计投入资金9.34亿元,各示范点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发展核桃、桑蚕等十大扶贫主导产业,新增核桃种植95.9万亩,全市核桃总面积达172.5万亩,核桃苗木实现本地化供应。整合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土地出让收益金2.8亿元,每个县(市、区)实施1个“五小”水利整乡(村)推进建设示范。创新人口计生扶贫帮扶模式,实施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帮扶项目,13万户贫困计生家庭受益。建设通村水泥路168条1468公里,屯级道路898条1053公里,项目全部竣工后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将达90%、自然屯(20户以上)道路通畅率将达77%以上。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强力实施,移民口粮补助标准得到提高,移民子女教育扶持政策启动实施。在全国首个“扶贫日”启动河池市“千企助百村”行动,首批34家结对帮扶非公企业捐赠资金、物资821万元,扶贫产业项目意向投资19.5亿元,各县(市、区)非公企业积极响应,捐款捐物2172万元。开展“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试点,帮扶协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市扶贫办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深化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容缺预审操作规程,以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试点等措施,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开竣工。按照“抓好铁(路)公(路)机(场)、打通金水道”的思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河池机场正式通航;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南出海大通道实现全线高速,开工建设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环江华山至金城江、都安至武鸣(河池段)等二级公路基本贯通;河池港东兰港弄堂作业区试运行成功,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龙滩水电站以下红水河航线全线贯通;贵阳经河池至南宁客运专线、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罗城火车站建成使用。全年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48项,完成投资148.76亿元。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南丹懂托、拉纳水电站投产发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6万千瓦。广维公司糖蜜制酒精项目一期、国投鱼峰水泥公司技改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加快推进,河池天然气末站具备供气条件,4个县(市)城区管网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实施61座、完工55座,进度排名全区第一,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86处,解决34.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抢抓机遇创优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我们紧紧围绕改革创新主线谋划、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出台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小微企业帮扶政策,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3月份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企业3366户,注册资本7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倍。建立不动产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累计发证49.1万宗。启动11个乡(镇)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累计完成206家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推动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多种形式盘活国有资产,市直11家国有企业整体划入市国投公司。成立市矿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矿产资源管控整合平台。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走在全区前列,乡镇(街道)全部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有行政村落实协管员。

  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合作,与国际友城泰国罗勇市实现首次互访,与澳大利亚洛根市签订建立友好城市框架协议,与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引进碧桂园集团等一批知名大企业落户河池。与长三角投资集团共同举办PPP项目投资促进会,68家知名企业组建“中国PPP董事长联盟”。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37个项目,总投资达334.18亿元,签约金额再创新高。

  (六)建设美丽河池,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实施了一批城镇建设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31.36%。经过多年努力,制约城市发展的东江收费站已被撤销拆除。市中心城区主干道改造、水电公园、江北东路(上任桥至九龙桥段)、河池西高速路口连接线、龙江河综合整治、龙江民俗街二期工程、老街桥改造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完成27条小街小巷改造。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和“南珠杯”竞赛特等奖。9个县(市)4个乡镇获得“南珠杯”竞赛奖励。11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9个乡改为镇建制。扎实开展“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大力推广“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模式,全面启动生态乡村活动,打造清洁乡村升级版。

  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被国家确定为生态功能红线落地试点市。龙滩岩滩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列入国家6个示范区之一,已全面启动建设。实施黄标车、老旧车淘汰工作,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有色金属、畜禽养殖等重点领域污染物减排工作不断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全年任务。治理岩溶面积538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2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增加0.24个百分点,达68.47%。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PM10指标全区排名由2013年的第10位提升为第5位,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公共财政民生领域支出186.6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4%,科技、教育、卫生计生、文体、民政、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南丹、都安、罗城3县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57.3%。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七大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基本解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8.3%,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成功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南丹铜鼓舞勤泽格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名录。评选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52项,首届“刘三姐文学艺术奖”作品16件。罗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巴马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建设44处公共体育设施,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常态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3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3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市直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等多项民生保障标准提高。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15.8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5.78亿元。新农合参合率99.46%。在全区率先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登记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集中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30个平价商店,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物价保持总体稳定。投入1879万元治理78处地质灾害隐患,保障1万多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经验在全区推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各项监管工作处于全区前列。在全区率先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推广“天峨经验”,健全“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实施中心城区“天网工程”改造,城区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稳步推进。与毗邻接边地区建立联防联调机制,实现“四无”目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公众安全感连续15个季度在全区排名第二位以上。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简政放权、惠民利民、清风正气、精减政务“四大行动”,解决一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制度。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初步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深化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形成常态。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和调整合并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40项。在全区首创政务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管理模式运行成效显著,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各类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9%,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完成交易项目329个,总成交额22.95亿元,节约资金1.42亿元。加强审计监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停止新建和改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三公”经费下降11.96%。全力推进清廉政府建设,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度提升1.3个百分点,达82.4%,高于全区3.7个百分点。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

  一年来,民族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关系和谐稳定,成功举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9个民族乡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4个集体和4名个人分别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成功承办韦拔群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委员会”在市人民政府挂牌,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深化。统计、监察、编制、法制、司法行政、外事侨务、宗教、人防、机关事务、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粮食、供销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妇女儿童、老干部、老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取得新进展,驻河池中直、区直各单位取得新成绩,多个单位、部门荣获全国或自治区级荣誉。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主题主线,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抓住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推进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以重点工作带动整体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河池中直、区直各单位和驻河池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池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