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江龙
跑站前世今生
“跑站”,简单来说,就是一群身体健康且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的人,游走全国,编造各种凄惨遭遇,专门到各地救助站及政府部门求助骗取钱财。
跑站1.0版
始于2003年
钻空子跑救助站
四川、浙江多地救助站多名工作人员表示,跑站现象最早出现在珠三角,大约始于2003年。当年,我国出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只要符合条件,救助站应当及时提供救助。由于最初救助信息未能全国联网,火车票也没实行实名制,这让跑站者钻起了政策空子,他们编着悲惨故事,辗转全国各地救助站骗取钱财。
跑站2.0版
救助系统联网
转向妇联民政骗助
为打击“跑站”现象,近年,各地救助站陆续安装了全国联网的救助系统,对于同一多次求助者,如经查实系职业跑站人,将被纳入救助黑名单。全国救助管理系统显示,仅2011年至2013年,就有6000多名跑站人被列入不予救助的黑名单。
2014年6月,民政部下发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第55条规定:原则上不得为受助人员提供现金。因特殊情况需要提供短途公共交通费的,一般不超过20元。可以说,这断了不少跑站人的“生财之道”。如今,很多救助站只提供车票,不再提供现金,越来越多的职业跑站者逐步转向妇联、民政等其他部门骗助。
2014年12月4日,24岁的陕西男子高某顺穿着黑色西装,出现在凉山州会理县救助站。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钱包被偷,没钱回家过年。听完高某顺的讲述,救助站方面表示,可以提供一些方便面和矿泉水,再帮他想办法回家。可高某顺的表现却有些奇怪,他拒绝了面包和水,坚持要300元钱。但根据救助管理规定,救助站无法提供现金。遭拒后高某顺愤然离去,随后来到当地政府一名黄姓副县长办公室,并现场大闹,几度声称:“要是不给钱,就不走了”。
随后,会理县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联网系统对高某顺进行查询,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从2013年起,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某顺跑遍了各地207个救助站。并且,在每个救助站都提出同样的救助要求:给现金。面对查询结果,高某顺承认,自己就是职业骗助者。在认错之后,他还保证这绝对是最后一次“求助”。
最终,会理县救助站按规定给了高某顺一张到攀枝花的车票。然而,在他离开之后,当地救助站通过系统查询发现,他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跑站之路,随后又出现在全国多地。湖北省丹江口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2014年6月,他们就已发现高某顺是一名职业跑站人,并在当地民政局进行了曝光。
事实上,高某顺的“跑站”经历,并非个案。这是一种还不被人熟知的职业乞讨方式,行内称作“跑站”。简单来说,就是这群身体健康且没有遇到任何困难的人,游走全国,编造各种凄惨遭遇,专门到各地救助站及政府部门求助,并且,不给钱就不走……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模式?成都商报记者卧底进入职业“跑站人”群体,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暗访调查。
2014年12月中旬,成都商报记者以一名“跑站者”的身份加入了多个跑站QQ群,通过QQ群,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32岁的职业跑站者阿兵(化名),他是凉山冕宁县人,2005年入行,被同行尊称为“前辈”和“顶尖高手”。阿兵称,几年前,他在成都买下一套住房,曾一度放弃“跑站”。然而,经不住诱惑的他,两年前再度入行,并带上了年幼的儿子,一年收入达10万元。他说,“带着孩子跑站,更能引起别人的同情,来钱更容易”。
跑站赚了20多万 还在成都买房
1月18日下午,浙江温州泰顺县城,街头寒风凛冽。在一家小宾馆的二楼房间,昏暗的灯光下,3岁的儿子正在看动画片,阿兵坐在旁边抽烟。
32岁的阿兵身高超过一米七,体格匀称。谈起入行经历,阿兵说,自己从小也梦想着考大学改变人生,但因成绩不好,十几岁便离家外出打工,“年轻不懂事,挣点钱也挥霍了。”
2005年,阿兵无钱回家,只好向民政局求助,让他意外的是,自己轻松拿到了救助金。受此“启发”,阿兵无师自通正式入行。“早些年,救助系统也没全国联网,都是现金救助,也挣了不少钱。”他称,那两三年间,他顺利“赚”到了20多万元。
跑站期间,阿兵在火车上认识了妻子,随后一度放弃跑站,在成都找了一份工作。他称,他拿出一些跑站攒的钱,加上妻子家里资助,小两口在成都买了一套小户型。那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过幸福的二人世界。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