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年间人祸战火不断
牌坊无恙 村民安好
何氏百岁坊雕工精美。
何氏百岁坊。本栏图片由首席记者崔力摄
从璧山城区出发,不到20分钟,就可以来到老成渝公路边上一座古朴宁静的村子——安乐村。
安乐村公共服务中心对面的路口向里步行几分钟,你会发现一座掩映在红墙绿树中高大挺拔的精美石牌坊。这就是璧山牌坊文化的代表,著名的市级重点保护文物——何氏百岁坊。
这座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落成的牌坊,已经寂静无声地在此伫立了100多年,其背面题匾为“升平人瑞”,并刻有当时四川、重庆、璧山各级官员的祝贺题名。单从如此众多的题名来看,就可以想象出当时百岁坊落成时盛大荣光的场面。
百年沧桑,岁月静默。令人感慨的是,这座牌坊,似乎没有经历过时光的洗礼,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它都完好无缺地屹立于安乐村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重庆地区清代石质建筑代表”
据史料记载,牌坊的主人何氏,璧山来凤人,是当时清朝官员周绍熙的妻子。在周绍熙英年早逝后,她独自抚养孩子、操持家务,没有另嫁。几十年来,何氏严守妇道、待人和善、行善积德,备受乡邻尊敬。在何氏百岁大寿时,地方士绅和官府奏请朝廷“旌表”建坊,道光皇帝欣然降旨,这就是百岁坊的来历。
由于周氏家族在当时颇有影响,所以百岁坊的建造也算典雅奢华。牌坊由三层坚硬的青沙石料垒砌而成,高11.7米,宽6.35米,四角八翘巧夺天工。醒目的4根石柱构成了牌坊的3道门,正中是大门,两边是小门,门之间塑有栩栩如生的青狮、白象、麒麟等吉祥动物,似忠实的守护神。牌坊顶部正面和背面刻有“旌表例赠奉直大夫周绍熙之妻何氏百岁坊”,背面刻有翰林刘宇昌篆书的何氏百岁坊序和“贞寿之门”四个大字。整座牌坊雕刻工艺精湛、形态优美。
正是因为百岁坊在建筑、雕刻方面的巧夺天工,加上其所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历史信息,市文物局也将其称为“重庆地区清代石质建筑的代表”。
军官自尽百岁坊下 士兵受触动不再洗劫村庄
关于何氏百岁坊,民间有很多传说。当地百姓都说,百岁坊能福佑百姓,泽被苍生。
这样的传说似乎也并非没有根据。《璧山县志》记载,1913年,袁世凯背叛共和打算进攻南方,革命者陈先沅到重庆催促时任蜀军第一师师长的熊克武独立,搞“二次革命”。陈先沅领军奔赴前线,恶战30天失利,部队退败撤到璧山安乐村。弹尽粮绝的士兵商量洗劫村庄,陈先沅再三劝阻,无人理会,于是在何氏百岁坊旁当着士兵的面饮弹自尽。士兵们见此状况后纷纷离开,安乐村因此免受一场浩劫。士兵走后,村民将陈先沅埋葬在何氏百岁坊旁。从那个时候开始,村里就流传着百岁坊庇佑村庄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曾出动近万架次飞机对重庆进行无差别轰炸。而每次,百岁坊总能奇迹般逃过炮火。避于牌坊下的村民,也都平安无事。于是,人们更是视之为“神坊”。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期修建的另外两道牌坊,都没能躲过那场浩劫,毁于“四旧”之破。但百岁坊却因为侧面和正面都修有民房,拆毁时很有可能压垮民房,再加上当地村民对它一直怀有敬畏之心,这座牌坊又幸免于难。
相关新闻 >>>
牌坊文化遍璧山
在璧山,除了何氏百岁坊外,狮子桥牌坊和朝元寺牌坊也远近闻名。
位于璧山八塘镇的狮子桥牌坊,乃李氏之子为其母立的节孝牌坊,在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落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柱头已经开始风化剥落,石块的棱角也开始消磨,但依然难掩其巍峨雄壮。牌坊上,还记载了当时白莲教的情况,以及当时各级官吏名职,对地方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位于璧山大兴镇山中的朝元寺二道牌坊,同样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始建于明代的朝元寺,到如今留予世人的痕迹已寥寥无几,但其残垣断壁中,就有两道牌坊,依然顽强地矗立着。其中,头道牌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二道牌坊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虽然其中的浮雕等已风化不全,但其基本结构依然巍然耸立,古朴、厚重的气质中尽显历史沧桑。
小贴士 >>>
何氏百岁牌坊:从重庆主城出发,经成渝高速公路在璧山青杠收费站下道,往来凤街道方向行驶约5分钟,就会到达牌坊所在地——来凤街道安乐村。
狮子桥牌坊:从重庆主城出发,经渝遂高速公路在璧山大路收费站下道,朝八塘镇方向行驶约20分钟就是八塘镇老街。在街尾处,就会看到残存的古牌坊。
朝元寺牌坊:从重庆主城出发,经渝蓉高速公路在璧山河边收费站下道后,继续往大兴镇方向行驶,到达大兴镇后再转道往朝元村。此路途较为难走,如自驾车建议使用底盘较高的SUV。本报记者 郑昆 通讯员 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