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广东新常态,作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城市,自主创新早已是深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即将于2月28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定于深圳举行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那么,深圳当下的创新目标是什么?存在哪些短板?政府管理在市场中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日前,南方日报独家专访了深圳市市长许勤。
“筹建一批特色学院,弥补创新人才自身培养短板”
“创新是新常态下发展的关键。”许勤认为,深圳相对薄弱的环节是高等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满足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许勤说,为弥补短板,深圳主要采取四大措施。一是实施孔雀计划,引进了一批全球高层次创新团队,大力推动基础技术研究。二是以更宽松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大幅降低高校毕业生入户门槛,取消入户数量指标、毕业院校等限制,实现全日制大专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只要有工作接收单位即可无障碍入户。三是超常规建设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到2014年年底,深圳累计建成各级创新载体1093家,其中2008年以来新建总量是此前的4倍以上。四是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式跨越式发展,增强创新人才自身培养能力。
“这几年,深圳面向全球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高等教育开放式发展,‘十二五’规划时确定了建设10所特色学院的目标。比如,定位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正式招生,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获批开展本科教育,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启动筹建,同时深圳正在加快推进华大基因与南科大、哥本哈根大学合作办学以及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一批特色学院建设,这些对于弥补创新人才自身培养的短板,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要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首先要成为市场主体”
多年以来,深圳创新力量的显著特征是“4个90%”,即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和90%的专利产出均来自企业,这一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要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它首先要成为市场主体,有市场竞争意识,有创新动力才有创新,逼着它去创新是没有用的”。
许勤认为,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有创新能力,二是必须有创新动力,两者缺一不可。
政府管理在市场中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许勤表示,政府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一方面要制定好规划政策,在宏观上做好指导、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这些方面政府不能缺位。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解决进口设备、人才引进、资金、土地、旧厂房改造等问题。
深圳大众创新、草根创新、小微创新和创客氛围日渐浓厚,许勤对此十分看好,并认为是深圳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深圳拥有强大的产业硬件配套能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创业土壤,非常适宜年轻人、全球创客、大学毕业生来深圳创新发展,也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球创客中心”。
许勤说,去年以来,深圳即从政策支持上更多把目光关注到青年创新、学生创新、创客活动等,并确定每年6月份在深圳举行国际创客周活动,同时今年专门设立鼓励创客、青少年创新的科技计划,目的就是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搭建更多的平台,使得深圳的创新生态更为完善,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丰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内涵。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