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春节现保姆荒:雇主想留人亲自开车送保姆回家

2015年02月16日 17:28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保姆更“荒” 雇主想法留人

  亲自开车把保姆送回家

  临近春节假期,今年北京的保姆荒比往年更严重。因为春运火车票的售票时间提前到60天,过年的时间又晚,许多家政服务员怕买不到回家的票决定提前返乡,比往年早了一周甚至半个月。阿姨提前走了,单位又不放假,不少雇主家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夫妻俩轮休看孩子

  “整整一个月时间家里没人帮忙,我和老公只好轮着休年假带孩子。”32岁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家里的育儿嫂2月初就买票回家了,家里8个月的孩子没人照顾。没办法,她只好和老公轮流休年假,每人两周,“撑”过这孤军奋战的一个月。

  周女士家里的育儿嫂是在家政公司请的,每月薪水4500,4天休息。平日里因为夫妻俩都要上班,家里只有阿姨带孩子,现在阿姨突然就提前半个多月回家过春节了,他俩都有点“抓瞎”。“这两个礼拜我在家看娃,连自己做饭的时间都没有。每天早晨我老公把饭做好去上班,我抽空热热吃。”周女士说,等春节过后轮到老公休假在家看孩子,她再去上班。

  “幸亏我的部门领导比较理解,不然节前这两星期的假我根本请不下来。”说到工作,周女士觉得有点愧疚:“春节前这一段时间是工作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临阵脱逃了,还得麻烦其他同事替我补缺。还有,这个季度的奖金就别想了。”

  为留阿姨提前买机票

  记者从一些家政公司了解到,今年“保姆荒”提前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是因为不少阿姨怕买不到回家的票,选择提前返乡。但北京的单位都要等到临近春节的一两天才放假。时间上的矛盾,让一些雇主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留住家里的阿姨。

  “为了让我家阿姨踏踏实实地干到春节前,我准备到时候给她买飞机票。她家在河南,这条线的火车票太不好买。”家有一岁宝宝的吴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家里的育儿嫂已经好几次提出要提前回家。“可我得耗到大年三十才能放假呢,没办法,多花点钱解决时间问题吧。”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女士是新晋妈妈,家里的宝宝刚三个多月。她告诉记者,家里的保姆是河北邢台人,她打算大年廿九请一天假,自己开车把阿姨直接送回家去。“我实在请不出假,孩子又实在离不开人,能多帮我带几天,我辛苦点送一趟也行了。”王女士还说,她希望这样的“诚意”能感动阿姨,让她春节后继续回到自己家来帮忙带孩子。“经常听朋友说家里育儿嫂春节后就不回来了。宝宝好不容易跟这个阿姨熟悉了,她可别过个年就不回来了。”

  四成阿姨一年没回家

  “保姆荒是以城市和雇主为出发点的概念,但我们还应该从家政服务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家政服务公司“阿姨来了”创始人周袁红表示,公司支持阿姨们回家过年,更希望雇主能给予更多理解。

  此前,“阿姨来了”曾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做了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阿姨过去一年没回过老家;26.8%的阿姨大部分和爱人不在一个城市;19.9%的阿姨大部分时间和孩子不在一个城市。“家政员也有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社会属性,她们也有很多牺牲。过年了,自己辛苦些,给阿姨放个假,让她们回家团聚吧。”

  “阿姨来了”公司有关负责人还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有一部分过年不回家的家政服务员,但大部分已经被雇主提前预订;同时,春节期间,家政服务员也参考其他劳动者待遇,享受双薪及三薪。对于一些在春节期间确实有用工需要的雇主家庭,公司也鼓励阿姨错峰回家,或建议阿姨的家属来京过年,享受团聚之乐。(本报记者 窦媛媛)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