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将置换1万亿地方债 3万亿是空穴来风

2015年03月12日 15:49   来源:中国证券网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日下午在回应上证报记者有关置换的1万亿地方债如何分配的问题时称,财政部马上会公布具体计划。

  朱光耀稍早时候对媒体澄清,有关置换3万亿地方债的传闻是空穴来风,国务院明确批准置换的规模是1万亿。

  朱光耀说,地方债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但实际上对应的大量资产非常优秀,地方债风险完全可控。

  对于上证报记者所提未来置换规模是否扩大的问题,朱光耀只说,“我们一定能管控好风险,你们就放心吧。”

  朱光耀回应“置换地方债背景”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日在回应上证报记者所提如何看待此次国务院批准置换1万亿地方债的背景时称,“要学习新预算法” 。

  朱光耀说,中国政府非常审慎对待存在的风险,所以全国人大修改制定了新的预算法,这对保证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在执行新的预算法过程中,就能看到债务转换的必要性。

  【分析】

  外媒:万亿地方债置换引联想 中国版QE无现实基础

  中国财政部日前批准1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对其可能的操作路径市场浮想联翩;包括公开发行地方债置换,更为大胆的观点甚至认为,央行或会借此推出中国版QE(量化宽松),规模高至10万亿。不过结合中国经济和政策的现实环境来看,这可能暂时只是个美好的愿景。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前财政部下发的地方债务管理文件中,即已明确地方可新发债以置换存量债务,而此次下发额度只是这一工作正式启动,应该并未包含更多意味。

  他们并指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相当充分的选择空间,而且从法律、道德因素等层面而言,通过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实施进一步宽松也暂缺乏操作可行性。

  民生:不仅不会有中国版QE 甚至开启有限违约模式

  ①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一是这种做法与中国领导人执政思路不一致:未来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为了逐步打破刚性兑付,不仅不会有中国版QE,未来甚至会开启有限违约模式;二是法理上不合理:《中国人民银行法》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央行不能将政府债务货币化具有法理依据。三是与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不符:资金面偏紧,但从近期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无论在“量”的工具还是“价”的工具使用上都比较谨慎,货币政策应该不会突然跳向QE。

  ②4月起城投债大量到期,在土地财税收缩,财政收入放缓的环境下需要新的融资工具置换,而新债置换旧债的处理方式是只是为了时间换空间。近期资金面明显偏紧,影响存量债务置换成本,也会挤出市场化主体融资机会,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宽松,比如降准。

  ③未来处理存量债务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资产证券化、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购置不良资产、股权置换债权等方式,处理方式应该是温和和渐进的,除非出现不可控的情形,否则采取类QE的方式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回应】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中国版QE是不实之词

  对于市场传言的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将引发中国版QE,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11日表示,中国版QE是不实之词。地方债务置换是在国务院对地方债批准规模之下、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行为。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