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3月12日14时45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记者。近期,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我们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从去年开始我们也注意到,央行使用了一系列的比如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等一系列的货币工具,以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有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个定向调控的透明度不够,而且数据的真实性也会存疑。我想请问周小川行长,从目前来看这个定向调控的效果如何?央行如何能够确保这个钱能够真实地进入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而不是流入到一些像股市这样的非实体经济当中?谢谢。
周小川:大家熟知货币政策总的来讲是总量政策,教科书上也都是这么写的。但是根据我们国家具体情况的需要和货币政策的传导、结构性特征,我们也认为货币政策能够体现一定的适度的、有结构性的特征,这样的话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光是中国这样,世界上目前也有许多其他国家也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作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因此它是可以有这种效果的。
周小川:有一些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它是持续性的,针对目前的存量有所调整,比如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但也有一些政策是增量型的,市场上缺少一种流动性,需要有增量的资金,央行是要调节它,把这个增量的资金注入到经济体中,注入时寻找最缺少资金的地方,找结构优化上最需要的地方,再注入进去。从初始的角度,就能够起到在结构性上有帮助的地方。钱注入以后,过一段时间最后就会汇入大江大海,流动起来进入整个经济体,那时候结构性的作用就慢慢消失了,又变为总量的政策了。
周小川: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流动性管理、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性政策,也确实不可把它的作用估计得过高,说得过大也不见得是符合实际的。那么对这些政策的评估,我认为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有不少正面的效果,但是我认为花一段时间大家看这个问题会更加冷静、更加准确,也包括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这些资金进去以后不应进入股市,好像进入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了,这个观点从我个人来讲,我也不赞成。
周小川:股票市场这么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石油、化工到建筑、基建、农业、食品工业,他们都在股票市场上融资,他们也都在银行开有账户,在银行借钱,这些资金非常直接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股票发行角度,多数是实体经济的企业通过股票市场来融资,使实体经济得到了发展。确实有一些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其他的环节中有一些金融交易有可能脱离实体经济,是一种纯粹的投机炒作的做法,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好像去了股市就是不支持实体经济。
周小川:也有人认为,在金融市场中自我循环就都是脱离实体经济的,这也是不准确的。我们说金融的大量活动,大家可以观察到,都是在进行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直接或间接进行服务的,但是确实有一些个别金融产品会陷入纯粹投机性的目的,这个我们是要加以防范的。全球比较起来,中国无论是从党中央、国务院到中央银行一直到整个金融界,我看相比之下我们是最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其他国家都没有我们强调得这么厉害。
周小川:另外,我也可以向大家披露一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也是中国有关的官员和学者首次提出这个危机背后的原因是有一些金融活动是脱离实体经济的,应该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随后有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门写了很大一段话,所以我们是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目前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进行的大量活动总体上都和实体经济是高度相关的。谢谢。(根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原标题:周小川:不赞成“钱进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观点)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