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找准定位 对接互补 借势发展

2015年03月12日 11:03   来源:天津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

  载体和项目是重要支撑

  天津北方网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重点强化了政策、规划、载体、项目‘四个对接’,特别是把载体和项目作为重要抓手。”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说。

  “载体和项目是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李树起说,在载体对接方面,对接北京,规划建设了北京企业创业园。首先进驻京津合作示范区的九汇建国温泉会议中心建成运营。对接河北唐山,以塘承、唐廊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启动津东、宁东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承接河北省特别是唐山的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金属制品、商贸物流等项目与资源。

  李树起介绍,在项目对接方面,先后在京组织专场招商20次,走访企业116家,对接项目120个,协议投资额近1000亿元。累计从北京引进亿元以上实体项目15个,其中,美国安博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投资20亿元的普洛斯物流项目已经开工,投资80亿元的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扎实推进。

  “今年仍然要做好借势、借脑、借力三篇文章。”李树起说,宁河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借势发力,推动宁河新城和未来科技城联动发展。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吸揽人才,用足用活未来科技城政策优势,依托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河分园建设,承接大学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承接产业,开展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全力引进高端高质高新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

  北京要发挥文化辐射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京津冀三地文化一脉,在历史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发展目标上具有相通性,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要发挥文化辐射引领作用。

  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和天津,文化资源很丰富,尤其是这些年来,在文化设施建设上投入很大,光北京就有130多个剧场。陈平说,优质文化资源可以互通共享,春节期间,来自三个省市的河北梆子剧团到京津冀各地演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中,北京要带动优质文化资源向两地输出,在文艺创作、资源共享、硬件设施、文艺人才流动以及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上相互借鉴。

  陈平说,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成立7年来,与31个省区市、几百个艺术院团展开交流合作,14万人次中外艺术家在大剧院登台演出,其中,与河北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都有很多交流,以后还将继续加强。

  在为京津冀三地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上,国家大剧院还将承担起更大作用。陈平表示,未来国家大剧院还将携手艺术家和表演团体,带着音乐、舞蹈、话剧等优质的节目、演出,深入社区、学校、山村、厂矿企业,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今年要在北京组织100场,等到逐步成熟后,考虑延伸至天津和河北,为两地偏远地区送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祁万利

  在张承地区建生态经济特区

  “在一个自然流域,其生态建设与保护,产业布局与开发都要统一部署、统一考虑。”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政协副主席祁万利建议,应该在把冀西北张承地区定位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同时,还要定位为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的特殊示范区。

  祁万利代表认为,从自然流域来讲,京津冀地区就是海河流域,历史上就是一家。冀西北张承地区与首都北京就是一个自然流域,就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不能用行政区域划割开的。同样,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不能用行政区域来划割。

  “冀西北山区有很多地方是因保护生态而返贫的。”祁万利代表说,他在保定、张家口、承德调研时发现,很多山区老百姓因退耕还林、禁牧而减少了收入,尤其是禁牧对山区农民的收入影响很大。所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冀西北张承地区在建设好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同时,使其同步解决贫困和自身发展问题,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祁万利代表建议,应该在京津冀地区规划大的生态建设项目,批准在张承地区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给予一些特殊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在财税政策上给予倾斜,使张承地区享受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协调京津外溢的绿色、高科技产业优先向张承地区转移。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