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市民李先生看中了一名微商卖的手机,付款后却至今未收到货,怀疑自己上当受骗。微商们表示这样新兴的交易方式还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交易靠的是诚信。律师建议消费者遇上类似情况可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
今年一月,市民李先生在人人网上看到一名自己不熟识的朋友在做微商卖手机,“一开始我也是不相信,但是对方很耐心,还把自己身份证正反面都拍下来给我看。”李先生说,“1月11日,我用支付宝转给了对方4800元,购买美国产的苹果手机。”按照这名微商与李先生的约定,5天左右能收到货。但一个月过去了仍没收到。
一个月后这个人就像凭空消失一样,怎么联系都没有回应,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了。”李先生说。
记者以购买手机为理由联系上了此微商,并询问为何之前的顾客没有收到货,“说了你也不知道,就是被查了呗。”同时此微商表示不建议现在购买手机,“现在还欠着四个客人的手机没给。”
北京市京国律师事务所崔家楠律师认为,过海关出问题不能成为卖家违约的理由,从民事角度来说卖家仍然要承担责任,“如果微商不想履行合同,或者压根没货,涉及金额超过3000元,则还涉嫌诈骗罪。”崔家楠提到,微信、微博等聊天记录可以作为电子数据证据。
晨报96101热线新闻 记者 李秋韵 线索:辰先生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