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秦岭生态保护水平 打造"美丽陕西"名片

2015年03月17日 11:43   来源:陕西日报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指出,秦岭是中国的地理标识,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秦岭极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无可比拟的战略价值,为我省严格保护和科学利用秦岭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秦岭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上,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出发,做到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是事关实现“美丽陕西”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课题。

  长期以来,我省秦岭周边区域依赖秦岭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文资源等条件,形成了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和传统工业基础,但多取少予的利用模式也给秦岭带来了生态危机。要根治危机,避免重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想办法,找出路。国家公园体制是兼顾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最高形式,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相融合的理想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战略决策,省委也将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2015年工作要点。当前,建议建设秦岭国家公园的呼吁日渐高涨,已在业内和学界形成共识。我省应抓住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一战略机遇,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为抓手,提升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大秦岭地区乃至全国绿色发展创新实践范例。

  一、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秦岭地区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具备建设国家公园的天然禀赋。美国1872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黄石国家公园,其142年的发展历程,成为国际公认的成功自然保护模式。目前已有1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800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公园。2008年以来,云南省建成了梅里雪山、普达措等8个国家公园,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生态保护事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我省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提供了借鉴。因此,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无论从自然生态保护,还是从促进大秦岭周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第一,可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陕西生态名片。十多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秦岭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自然保护事业蓬勃发展。已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各类风景名胜区90余处,总面积达到我省国土面积的20%。但由于部门分割、条块管理使得资源分散、重复建设,还没有一处能够在全国同业占领制高点。利用秦岭的独特区位和生态优势,建立秦岭国家公园,能够促进资源整合,推进改革,形成合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丝绸之路新起点开辟一个崭新的空间,有助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生态名片,彰显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将大大提高我省的生态软实力和投资吸引力,激活和催化我省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第二,可提高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长期以来,对秦岭的保护和开发总是一对矛盾体。秦岭国家公园建立以后,可集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功能于一体,在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教育和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复合作用。在保护核心区域的同时,优先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如在驯化栽培、植物提取和生物育种方面下一些功夫,进而形成花卉、生物医药产业,真正利用好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

  第三,可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移民搬迁,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巡护、导游等工作岗位,还可用高额的旅游收入对周边群众进行生态补偿,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改变周边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生存方式,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得到实惠,促进其从资源消耗者向生态保护者的角色转换,增强其身份自豪感和保护生态资源的自觉性,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达到保护生态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双重效应。

  二、彰显秦岭优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义的秦岭东西长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狭义秦岭约800公里,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秦岭在陕西境内东西长约370多公里,有5万多平方公里,占我省国土面积的25%。虽然秦岭绵延三千里,但无论从动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看,秦岭的主脉和精华主要集中在陕西段。建设好秦岭国家公园,可以彰显秦岭优势,对整个大秦岭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科学发展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第一,区位优势独一无二。秦岭是我国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分界线,是动植物区系的分界线,是黄河、长江两大系的分水岭。因此,无论从地理、气候和植被等方面看,秦岭都堪称“国之地理中央”,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地理标识”。秦岭地区自然资源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建设秦岭国家公园,能向国人和世界展示美丽陕西的壮美景色。第二,生态价值无可替代。秦岭素有“生物基因库”、“天然博物馆”之称。与国内其他山脉相比,秦岭地区的中国特有植物比例高达50.6%,远高于横断山等山脉,是东亚植物区区系起源的关键地区。秦岭约有种子植物3400余种,其中中国特有种1500种。秦岭有野生动物资源600多种。第三,历史文化遗存富集厚重。秦岭堪称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南北方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发育出了秦汉三国和盛唐文化,一直传颂影响至今。

  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是国家战略的体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陕西的历史担当。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强化顶层设计,审慎谋划,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第一,合理定位,制定国家公园建设的线路图。秦岭地区的保护与发展事业,是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业,也是世界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大事,应在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有效互动中,确定其保护和建设的科学定位。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应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宗旨,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引领,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科学研究平台为目标,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能够守护住中国地理标识的国家公园。第二,科学规划,体现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秦岭是国际生物学界的圣殿,在国内外影响力大,关注度高。秦岭国家公园规划应秉持崇尚秦岭,敬畏秦岭,顺应秦岭的理念,以秦岭元素为主基调,体现生态优先的本色战略,进行科学规划。第三,创新机制,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秦岭国家公园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也不同于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理念,要实现对区域内现有传统保护模式和产业形态的补充和超越。通过创新功能划分,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体现严格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又要发挥向公众进行科普展示的社会属性。同时,还应实行绿色GDP评价考核体系,提升秦岭生态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四,理顺体制,形成条块共同推进的合力。第五,完善措施,加快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第六,依法治理,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保障。应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全面梳理秦岭地区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一是加强对城镇周边环境的治理,重点解决垃圾处理、污水净化问题,使之与秦岭的秀美山川相称。二是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造美化民居,实施“添靓加彩工程”,形成万绿群山“一片彩”的亮丽风景。三是在前期清理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房地产项目、乡村办景点、低标准农家乐、娱乐设施等建设项目,依法予以取缔,促进秦岭生态保护事业良性发展。

  (作者系秦岭国家植物园副园长)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