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历史悠久的自发拼车模式,目前移动互联网拼车公司的“年纪”都很轻,绝大多数成立于2014年。一位从业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之所以“扎堆”出现,是因为2014年1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出台的《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明确鼓励合乘行为,并将其分为公益型合乘和互助型合乘。
目前,拼车软件行业里比较知名的有微微拼车、51拼车、爱拼车、天天用车、嘀嗒拼车等七八家公司,剩下的则是一些区域性或者垂直化拼车公司,数量约为十几家。由于体量和规模都非常接近,因此无论是在补贴策略、用户数、订单成交量上,各家拼车公司的数据都差不多,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滴滴进入后,或将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改变拼车行业原有的游戏规则。
现有企业规模基本相同
拼车软件使用较简单,在软件中输入出发地点和目标地点即可下单,然后订单信息会自动派送到附近的车辆,拼车车主根据自己的行车路径,选择接单或不接单。
据了解,目前拼车的价格在出租车基准价的一半以上,在计费方式上,拼车主要按公里数收费,平均两元一公里,也有一些拼车软件设置了起步价。
和打车、专车最大的不同在于,拼车市场主要是由上下班群体构成。爱拼车市场总监杨洋告诉记者,目前,95%以上的拼车是以上下班出行为主,从后台统计的数据来看,周一~周五的订单量最高,周末偏低。
事实上,拼车市场仍处于早期萌芽阶段。微微拼车CEO王永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拼车公司的渗透率依旧非常低,但同时市场规模又很大。综合来看,目前每家拼车软件企业的用户数大概在50万~100万左右,这其中包括车主和用户,每家的订单量也非常接近,平均一天2万~3万个订单。拼车的推广是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之一,为了吸引车主加入,拼车公司需要通过大量的地推人员挨个去推广产品,邀请车主入驻,并且还需负责平日车主的日常维护和一些后勤工作。
用户一天接两单已到上限
在国内拼车市场仍处于萌芽期的背景下,滴滴入局后是否会扮演搅局者的角色,拼车企业看法不一。天天用车CEO翟光龙表示,滴滴加入意味着大公司也看好这一市场,目前拼车的渗透率仍然很低,但市场很大,滴滴适时加入有利于促进这一市场发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拼车公司高管则认为,“拼车”是一门技术活儿,不但需要匹配车主和用户的需求,还要对出行路径进行判断,通过地推等手段优化和维护客户,并且还要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补贴标准,滴滴想成为拼车市场的翘楚,可能需要交一段时间“学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拼车市场也采用补贴的办法进行推广,大部分采取按单数补贴,平均每单补贴力度为10元左右。
即将上线的滴滴拼车,是否会像之前在出租车、专车领域一样,通过给予大量补贴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消耗竞争对手,从而实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对此,杨洋表示,拼车和专车市场不同,很难通过价格补贴来吃掉对手,原因在于专车可以一整天在外面接单跑活儿,但拼车的最大出行时间段集中在上下班,对于绝大多数拼车车主而言,一天两单几乎已经到了上限,正因为这样的特殊性,用车市场“一招鲜吃遍天”的补贴策略,可能很难奏效。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