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上的“清道夫”:以山为伴 以棚为家

2015年03月27日 18: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王艳龙 史广林

图为站在窝棚口休憩的巡道工。 王艳龙 摄

图为巡道工途中休憩的地方。 王艳龙 摄

  27日早晨8点,50岁出头的李世生穿上黄马褂,背上信号旗,扛着铁锹,走出路边的窝棚巡道,这位农民在百年滇越铁路上的一天就这样开始。

  李世生是宜良县可保村村民,三年前被铁路招工来到经过家门口的滇越铁路工作,随即调至水晶波K55+700处巡道。此段是昆明至宜良县最为危险路段,铁路从半山腰的峭壁上通过,不时穿越隧道,下方数十米地方有一条小河和通往宜良的普通公路,大卡车来回穿梭。

  “这段很危险,容易发生险情,所以一定得全力以赴保证行车安全。”李世生说,他和同村的一位兄弟主要负责K55+700至K56+600的道路安全,在车辆通过前半小时和过后,对落石、树叶等等影响道路安全运营的因素进行排查。虽然现在滇越铁路上的列车已经大为减少,但李世生每天至少得巡15趟,忙的时候20多趟。

  但对这位憨厚的巡道工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没事情做的时候,看着山下车水马龙,自己却坐在悬崖半中腰独自发呆。“没事情做的时候,连个说话的地方都没有,就抽烟解闷。”李世生告诉记者,除了孤独、枯燥外,搭在铁路边上的小石棉瓦棚子也不舒服。“这几天风大,地方有点背阴,还会冷,别是冬天,风是风雨是雨,更难受。”

  记者在徒步采访这条铁路时发现,路旁总是时不时的出现草棚,里面放着一张简易小床,大一点的则是几块石棉瓦简单搭起的小棚子,旁边放着烧得漆黑的水壶或锅。偶尔,峭壁上的岩洞中还有巡道工在里面休憩,洞口烟头堆积如山。见到有人搭话,他们都会很热情、很乐意讲,但是分别都会显得有些不舍。

  “其实也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看守南盘江边的巡道工王福盛称,他们已经习惯了孤独,但也希望能有个人偶尔聊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拿着水烟筒不断地抽烟,身旁是他晚上要安歇的石棉瓦棚,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王福盛说,他两年前来到这里工作,一般如果是加巡点,则多设在危险、偏僻、交通不便的路段,每天除了一同上班的巡道工,往往见不到任何人。吃饭则是自己从家里带来,或者附近拾捡点干柴来自己做,条件十分艰苦。

  滇越铁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越南海防,全长854千米,轨距1米。其中,中国部分简称滇段,全长465千米,于1903年10月动工修建,至1910年3月31日全线通车运营。该路由法国资本和技术与中国劳工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因其工程艰巨浩大和招募劳工及死亡人员极多,曾被当年的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铁路越来越老化,各种灾害频发,这群行走在线路上的黄马褂“清道夫”任务将会越来越重。(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