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态节地葬”遇冷 “死不起”遭遇“伤不起”

2015年04月01日 2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缪璐

  就在各地纷纷叫嚷着“死不起”、“死人和活人争地”时,从孤寡贫困人士免费安葬,到几百、几千和几万元价位不等的生态节地葬却乏人问津。据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兼联席公司秘书赵宇介绍,“墓地的方式和价位完全取决于家属的选择”。

  与普通的绿化带不同,这里椭圆形的绿化带四周分布着一块块小碑,碑上刻着深埋其下的逝者名单。随着时间的推移,环保可降解骨灰罐包裹的骨灰分解为养料,为绿化带上的花草树木带来新的生机,这便是“生态节地葬”。

  福寿园是全国率先推出此方案的殡葬企业之一,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经理伊华表示,生态节地葬自推出之始便“叫好不叫座”。而据其销售数据显示,刚推出的几年,“年销量仅占总业务的1%”,到目前为止,“也只到20%左右”。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入土为安”、“树碑立传”才是对先人起码的尊重,而跟随时令盛开凋谢的花坛葬树葬,本就是条“难以跨越的心理鸿沟”,再加之“廉价墓地”,“经济适用墓地”的标签,更是让一众孝子孝心贬值,直呼面子“伤不起”。

  不仅上海如此,北京全市生态节地葬占比还不到30%,而长沙推行生态葬10年来,各种生态节地葬占墓位销售总量还不足10%。墓地消费一直是殡葬消费的“重头戏”,赵宇说:“我们一直提倡节地的低价墓,比如树葬、花坛葬等,可惜中国传统还是喜欢占地大的墓。”

  因而“死不起”便成为了一种选择。“传统的大碑大墓不是先进”,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乔宽元呼吁,要关注生态节地葬背后“对生态保护,对资源节约,为后代节地的情怀”。

  在中国民政部101研究所3月底发布的《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绿皮书中指出,在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的前提下,目前特大城市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社会现状倒逼殡葬业的转型升级,因而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世峰表示,“新时期的殡葬必须要突出节地生态”。

  生态节地葬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与“立传”等个性化方式的冲突。在伊华看来,“互联网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未来整个墓园发展也将是“虚与实的结合”。

  墓碑上二维码扫描出逝者事迹已屡见不鲜,而生态节地葬,则可以通过“后代在其设立的网站上书写生命故事和家属情感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伊华补充道,“其内容还能得到延伸,未来甚至可以发展到家谱的方式”。(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