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临近,在国家发出产业扶持政策的明确信号后,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被预估到2025年达1.8万亿。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认为,工业机器人与非工业机器人的界限被突破将在3年到5年内发生,“现在中国谈论机器人产业仍有不少误区,实际上,万亿产值规模中机器人本体产值很低,未来的趋势还是工业品,工具而已,不必夸大。”
而一场真实的“机器换人”革命正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上演。LED行业伟志照明相关负责人对网易财经表示,对于行业而言,机器人的性价比和可替代性都比较好,目前来看,生产线上一台机器人相当于三个工人的工作量,三年可望收回成本。另一类珠三角走在全国前列的特色产业中小家电企业也闻风而动,本土品牌樱雪年产140万台电热水器生产线已经落地两年,工人仅需50人左右。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RII)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4.55万台,同比增长35%;未来三年主流本体厂商的产能相继投产,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预计市场新增量达6.42万台 。
与此同时,外资也以各种方式进入国内的相关领域,近日,意大利企业柯马机器人与连硕科技在系统集成等领域展开相关的技术及市场合作,推动柯马机器人在中国LED绿色照明、光电、3C等市场的应用。但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在机器人本体之外,国内机器人生产中的核心部件仍被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垄断。“比如说气动元件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各占一半”,深圳思铭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某销售工程师向网易财经透露。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表示,机器人发展有功能、智能、智力、智慧四个阶段。
洪小文认为,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的概念似乎过热了,“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其实,较之过去五十年里的同类,今天所谓的‘智能机器’的能力提升都还只是量变,远远达不到质变的标准。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厂家进入的技术来源和入门门槛并不高,差距反而在制造企业逐步累积了机器人大数据之后,谁的资料多,以及谁能做得更加深入或者特殊化。”
洪小文认为,截至目前,全世界最“聪明”的机器也只是站在了第二级台阶上——AI这个概念的大部分含义其实是“功能”,还有一定的“智能”。“智能”与“智力”只差一个字,但对机器而言却好像是鸿沟天堑,极难攀越——至于让机器具备“智慧”,剧作家和导演当然会继续开发此类题材的科幻电影,但科学家们所得到的进展却微乎其微。(网易财经 安冉)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