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子 立名目 晒富贵
5月24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婚丧嫁娶礼金支出446元,同比增加89元,增长24.7%,占非经常性转移支出的54.7%,较去年同期的52.1%上涨了2.6个百分点。农村的礼金负担同样不轻,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非经常性转移性支出5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5%,远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9.5%的增长速度,占可支配收入的22.4%。其中,婚丧嫁娶礼金支出人均333元,同比增长20.0%;一次性馈赠支出人均207元,同比增长1.1倍。
人情消费花样不下数十种
5月是传统的婚庆旺季,还未到月底,市民王辉已经参加了3场婚礼,2场满月酒,“两个大学同学结婚,都是上的1000元的礼金,一个同事结婚,上了300元的礼金,两顿满月酒也不能空手去,一个包了300元的红包,一个买了200元的礼物。”王辉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算最近的“人情账”,半个多月,近3000元的礼金。
婚嫁送礼,走亲访友的礼品红包,亲戚朋友的乔迁、添丁、生日寿辰等,都是人们平日生活中必有的人情消费项目。随着时代与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工资增长了,但人情消费也越来越多。“现在送礼的起步价都是200元了,关系近点的亲友肯定要给个500元到1000元,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碰上哪个月随份子的事多一些,那真是有点吃不消。”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市民杨女士无奈地说。
像王辉与杨女士这样对人情消费感到压力的市民不在少数,不少受访者表示,每年的5月、10月往往是人情消费的旺季,而像遇到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花销则不是当月工资就能解决得了的,往往还要动用一些身边的流动资金乃至活期存款,以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情花销。
山西调查总队居民收支处安桉表示,根据对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我省城镇居民婚丧嫁娶礼金支出不断攀升的首要原因就是名目繁多。从人情消费的范围看,消费外延不断延伸。从过去较单一的婚、丧、嫁、娶、亲朋之间来往外,已发展到现在亲朋以外的同事、同学、邻里等之间互相行礼,如过生日、订婚、孩子升学和参军、职务升迁、开业庆典、乔迁新居等五花八门。此外在“花样”增多的同时,“标准”也看涨,礼金的多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不断上涨,从几年前的100元上涨到目前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人情消费何以乱“成灾”
居民收支处潘会玲表示,根据对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人情消费升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亲朋好友礼尚往来是几千年来的风俗传统。我省居民历来对人情礼数看得很重,人情往来不局限在亲戚圈,还涉及左邻右舍、三朋四友等。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人们的交际范围变广,活动增多,使得人情往来范围较广。二是“攀比心理”在作怪。很多人认为人情关系的冷暖、感情的厚薄是以相互往来的频繁程度以及礼金赠送的多少来衡量的。因此,有钱得上礼,没钱借上钱也得上礼,打肿脸充胖子。而在农村,部分农民务工或经商暴富后,还存在衣锦还乡“晒富”、显阔的思想。
“以前只有结婚生孩子请酒,现在光孩子身上都好多名目,满月、周岁、十二岁、考大学甚至还有给孩子成人礼摆酒的。其实也可以理解,送出去人情那么多,总要想个法子收回来吧。关键是你也这么想法子,我也这么立名目,人情越来越多,其实大家都觉得挺有负担。”市民周先生说出了自己对于人情消费的看法。
而市民胡女士说得更直接:“八项规定以后单位应酬少多了,大家都感到轻松多了,为什么人情消费不能也来个八项规定呢?”
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表示,破除民间陈规陋习任重道远,应在全社会营造厉行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的浓厚氛围,共同形成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