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生态经济带“绿动”湖北 欲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

2015年06月16日 08:19   来源:长江商报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出炉

  涵盖全省39个县市区,欲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

  长江商报消息 记者 周舜尧

  昨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一规划范围涵盖湖北汉江流域10个市(林区)的39个县(市、区),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2013年常住人口2236.28万人,计划将其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增长极”。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与河南、陕西等地合作,争取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省战略规划办副主任徐新桥说。

  2025年建成“五个汉江”

  【摘要】

  在空间布局上,以汉江和武西客专汉十段双轴线为骨架,实施总体布局,加快形成“一条铁线、一条水线”并驾齐驱的空间开发格局;以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为界,明确坝上和坝下发展侧重点,促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区域定位为“一极四带”,即长江经济带绿色增长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全国流域水利现代化示范带、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带、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带。

  发展目标为,到规划期末(2025年),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成“五个汉江”,即“绿色汉江”、“富强汉江”、“幸福汉江”、“安澜汉江”、“畅通汉江”。

  【解读】

  省战略规划办副主任徐新桥介绍,《规划》不是全面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是因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作出的有针对性的战略谋划,以生态、经济和民生“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为导向,重点突出了节能减排、生态产业,特别是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是要抓落地。”徐新桥表示,我省将成立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挂帅,统筹协调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工作,规划中涉及的各市、县、区不再编制规划,直接指定实施方案。

  同时,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领域的重大项目,设立项目库,涉及生态环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方面,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汉江银行;支持发展产业基金,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的问题。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与河南、陕西等地合作,争取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徐新桥说,南水北调通水后,汉水流经的区域串联起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区域,打造一个“新汉水生态经济带”有成为国家战略的基础。

  2035年成为“东方莱茵河”

  【摘要】

  到202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保持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203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之路,整体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媲美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东方莱茵河”,成为世界经验。

  具体指标包括:到2025年,丹江口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丹江口坝下汉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至Ⅲ类;支流和湖库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森林覆盖率总体达到44%,其中山区达到70%、平原地区达到2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70%。

  【解读】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周水华介绍,汉江干流湖北境内在2013年21个断面都达到了功能区要求,但汉江一级支流中有5个达不到功能区要求,以农村和农业源污染物污染为主,治理难度较大,同时,大气污染、固废污染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和完善。

  周水华表示,为达到环保专项规划目标,在《规划》实施期(2014-2025年)内,将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工程、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生态红线保护工程以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类共计3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60.10亿元。

  同时,成立“汉江生态经济带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生态经济带区域、流域之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建立覆盖全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预警体系,建立协同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此外,还将加大政府投入,开展环境公共财政投入绩效评估;设立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和融资平台建设,试行排污权质押贷款等制度。

  汉江生态经济带四个专项规划同时公布

  推动农民收入翻番 建汉江旅游联盟

  长江商报消息 记者 周舜尧

  昨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除发布《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外,还一同发布了涉及水利、农业、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四个专项规划,省水利厅、环保厅、农业厅、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分别对专项规划进行解读。

  规划建设9座梯级电站

  至2015年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

  【摘要】

  规划到202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综合调度体系,探索和逐步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管理体制,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显着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

  打造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配置“三横两纵”的总体格局,三横即: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荆门汉东引水工程和一江三河连通工程;两纵即:引江济汉工程和引江补汉工程。

  通过新增供水水源点、新建水库等措施,至2025年全面解决汉江生态经济带27个市县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保障问题;至2015年末,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规划新建大型水库一座,为汉江干流碾盘山枢纽;中型水库17座;规划9座梯级电站,分别为白河(夹河)、孤山、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梯级电站。

  积极倡导沿江城市防洪结合景观建设开发“滨江公园”、“亲水平台”等。建设的绿化带、景观、公园、休闲地要尽可能设置人工河溪、池塘、喷泉等各种调蓄雨洪设施。

  【解读】

  省水利厅副巡视员刘纲表示,规划印发后,水利部门将加强对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环境和水生态影响的相关数据的监测和跟踪,为解决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配合省发改委开展汉江生态经济带项目库建设,梳理一批突破性强、受益面广、带动作用大的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争取国家纳入相关发展规划、专项规划。

  此外,积极向国家申请呼吁,争取早日建立汉江中下游流域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汉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引江补汉工程。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

  【摘要】

  规划到2025年,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翻一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打造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区、全国渔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地、全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示范区。

  【解读】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介绍,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我省重要农业生产区域、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耕地面积1618.41千公顷,占全省的40.98%,农业综合产值比重也接近全省的一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规划区影响深远,区域农业生产强度高,代表着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缩影”。

  “这是保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必然选择。”邓干生说,面对区域耕地缩减、缺水干旱、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农业生态转型的刚性需求,编制实施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专项规划,有利于区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实现农业产业生态转型。

  邓干生说,省农业厅将成立规划落实推进专班,加强与国家部委相关重点规划及区域发展的对接,与省财政、发改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

  此外,推动建立完善服务于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邓干生介绍,目前,农业部、中国农业科院、湖北省农业厅和十堰市政府四方已联合组建了“丹江口生态农业研究学院”,将针对汉江农业产业生态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突出问题,研究提出科学的模式、技术,建设示范基地,为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建立“汉江旅游”促销联盟

  【摘要】

  旅游专项规划提出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旅游功能多样、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品优化的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了“依托一江清水,建设两大游廊,培育三个集核,协同四大区域,融合五类产业,组织八条精品游线,布局一批项目”的发展思路。

  分别包括:以汉江和江汉运河为轴线,重点打造汉江历史风光游廊和江汉运河风情游廊;重点培育武汉、襄阳和十堰三个集核。

  重点打造四大片区: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区、生态农业风情体验区、汉孝都市文化旅游区。

  【解读】

  省旅游局副局长李开寿介绍,旅游规划提出开发分时序安排,近期(2014-2020年)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基本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合作框架。

  中远期(2021-2025年)的目标是,依托江汉运河、襄阳鱼梁洲、十堰太极湖等一批旅游功能区的开发,引导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会展、休闲、度假复合产品体系转变,将旅游业发展为汉江生态经济带支撑性产业。

  李开寿说,旅游部门将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汉江旅游”促销联盟,加强带内旅游协作交流,“联合河南、对接陕西、融合重庆、承接湖南”,构建大旅游营销服务网络。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