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06月19日 10:23   来源:北京晨报   

  今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在农展馆开幕。据悉,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京津冀十年来非遗保护成果,是首次三地组织的区域合作非遗展示活动。

  “非遗”的传承很多都有着数千年历史,但如何让古老的技艺在今天能焕发生命力,也一直是自从有“非遗”概念十年来的一个课题,而此次农展馆73项非遗传统手工艺就在融入当代人生活,真正进入百姓生活的视野下足了功夫,不仅吸引了很多观众参观,走出展馆也都不是空手而归,收藏一个小鼻烟壶,戴着一顶手绣的小帽,创新设计成为此次大赛的一大亮点。

  展览现场分为雕錾塑作、扎绘织绣、琴棋书画、传统医药和表演竞技五个单元,涵盖了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类别的参展参赛作品近200件套,汇聚了14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讲解。

  古代技法新传承

  展厅入口处摆放着非常壮观的紫檀雕刻《天坛·祈年殿》,直径9米、高4米,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件紫檀雕刻作品由中国紫檀博物馆组建团队,按照古建营造技法,以紫檀等珍贵木材为原料制成,即便是展品上面也禁得住一百个人的重量。展厅内,还有一幅丰宁布糊画吸引了许多参观者,这幅画是由十几位大师级布糊画创作者耗时半年完成。“丰宁滕氏布糊画的创作需要九道工序,要经过绘样、分解、制版、整型、配料、布糊、组装、装饰、成画等工序,用料繁多,以绫、罗、绸、缎,甚至木料、纸板、绢花、海绵、首饰等耗材百余种。”在参观者的疑问中,工作人员解释,画中有上千个人物,光是一个人物的一件衣服的花边,就需要缝制一整天。

  老技法的新理念

  老技艺也需要新理念,其中北京的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首次与北京服装学院携手,让现代设计理念走进非遗。在现场摆放的帽子作品中,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想像力非常丰富,大胆运用羽毛、棉纱等材质和传统的貂皮拼接,外观非常好看。河北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曲阳泥塑,以农村社会原生态为背景,技艺依然保持原始,但题材则一直跟随农村生活的变化。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葫芦庐葫芦制作工艺除了传统的蛐蛐罐、佛头外,又增添了茶叶罐、笔筒等实用性很强的家居物品。

  老玩意新玩法

  在天津市毛猴工艺展台前聚集了不少参观者,毛猴的制作工艺始于清同治年间,毛猴制作需要将辛夷、白芨等植物当做毛猴的身体,将蝉的六足当做毛猴的手脚,由于原料易碎,需要十分精巧的手工技法,不少参观者也小心翼翼地尝试了一把。在景泰蓝制作技艺展台前,不少小朋友拿起吸管笔吸起特制的釉料,在花瓶胎体上涂色,这样的涂色每次之后都要进行烘烤,反复三遍才能使得彩釉平滑。“风筝魏”第四代传人魏国秋展示风筝制作技艺,已经有二百年历史,不少风筝是用极轻的无纺布制作,因其比防水风筝布更加轻盈脆弱,需要更高的技艺技巧。现场一个大虾和螃蟹的风筝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这也能飞吗?”面对小朋友的提问,魏国秋点点头,不少形态奇异的风筝都是风筝魏的独创。魏国秋还展示了风筝魏独创的镂空风筝,细致的纹样增加了风筝制作的难度,“这些风筝只能用于展示。”

  老人离世技法流传

  在“面人汤”的展柜前,不少参观者都是指着面人“齐白石”“红胡子张飞”“黑脸关公”啧啧赞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面人汤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汤夙国先生于今年3月离世。据了解面人汤的第一代创始人曾经在溥仪大婚时被请到皇宫中制作面人。展览特邀20件汤先生极具国学与艺术韵致的面塑珍品,涵盖其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及面塑技法,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追求,以此缅怀一代面塑大师。“现在很多面人都不是面做的,但面人汤是真正的面和成的,面人汤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技艺,而在于艺术创作,每个人物都有创作者对文化的理解在其中。”汤岭为参观的观众讲解道。汤岭告诉北京晨报记者,面人汤第四代传承人、她的儿子在意大利学习艺术,“从小他就跟我和我父亲学习面人,现在他希望能将面人制作融入更多现代艺术的内容。”不少参观者询问哪里能买到这些面人,汤岭摇摇头表示买不到,“每一个制作时间都很长,不能使用模具,也无法批量生产,我们也从来不卖。”

  据悉,共有127个单位和个人的392件作品参加了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其中48个单位和个人的77件作品通过了初评,在活动现场呈现。复评将优选出30件作品获奖。

  北京晨报记者 和璐璐

  文化遗产日系列报道

  2015年6月13日至16日,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河北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了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传统手工艺作品设计大赛。此次大赛是首次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旨在深入挖掘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来自127个单位和个人的392件作品进行了初评,77件作品进入复评,专家采取现场实物评审与评议相结合的复评方式,最终评出了“传承奖”金奖5个、银奖10个、铜奖15个和特别奖2个,现公布如下。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