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自贸区设立和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2015年06月23日 00:00   来源:西安日报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当下,各地方党委、政府都充分认识到设立自贸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积极申请设立和建设自贸区。设立自贸区对于西安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实现跨越转型的难得契机。在这一重大机遇面前,西安不能落于人后。加强西安自贸区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十分迫切。

  一、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的现状

  1.自贸区的基本概念:自贸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自贸区(即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境内,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如美国纽约港自贸区、香港自由港,以及中国的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另一种是广义自贸区(Free Trade Are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韩自贸区。本文主要研究狭义概念的自贸区。

  2.国外自贸区发展的现状:自贸区(Free Trade Zone),起源于欧洲,历经数百年,经久不衰。目前,全球有135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了3500多个自贸区,其中欧盟有74个,美国最多,有277个。世界上主要的自贸区大部分是沿海的,也有一些是内陆性的。巴西的马瑙斯地处巴西内陆腹地,没有海运优势,贸易条件不如沿海便利。但1957年巴西政府设立马瑙斯自由贸易港,发展成世界上最成功的内陆性自贸区之一。西安自贸区与马瑙斯自贸区情况类似。

  3.国内自贸区发展的现状:国内目前有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其中,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经过近2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各项工作推进迅速。当前,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的实践,核心是制度创新,关键是服务开放,途径是功能拓展,保障是法律完善。

  二、设立自贸区对西安意义重大

  设立自贸区,是助推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强大引擎,是中国继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二次创业,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开放倒逼经济转型,其意义不亚于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特区和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重大战略性机遇。

  1.设立自贸区对提升城市品牌和价值的影响力巨大。当前,国内外政府、企业、学者三个层面都认为,自贸区政策是中国政府推动新一轮经济改革发展最有价值的战略,中国政府把自贸区政策给哪个省、市,哪个省、市就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优先位置,这些省、市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明星,成为国内外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的首选地。

  2.设立自贸区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和辐射作用巨大。比如,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香港直接投资新设企业有610家、合同外资56.6亿美元,台湾直接投资172家、合同外资2.15亿美元;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挂牌2周,就有16家银行来此设立支行。2015年1月-4月,厦门自贸区引进企业数同比增长253%,注册资本同比增长304%,注册资本比2014年全年的45.1亿元还要多3.4亿元。

  3.设立自贸区带来各方面政策红利和效益巨大。中央虽然说不给自贸区特殊政策,但由自贸区自己创新政策。正如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所讲:“自贸区建设,是规则之争,话语权之争,更是发展主动权之争”。以福建自贸区为例,国家重点试验任务达186项,其中体制创新就有88项,扩大开放就有98项。

  继国务院2013年8月22日批准上海自贸区、2014年12月12日批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之后,争取成为第三批自贸区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申请和表态准备申请设立自贸区,其中西安、重庆、武汉、成都、郑州、兰州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西安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转型发展、后发赶超,就不能输在国家大战略的“起跑线”上。否则,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三、设立自贸区西安具有明显优势

  面对强有力的竞争者,西安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1.政治优势。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指出“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的故乡”;2015年2月,又专程视察了陕西和西安,提出了“五个扎实”的具体要求;2015年5月,又以西安人的身份,在家乡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支持西安的发展。这是西安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支持最有力的政治资源。我们要倍加珍惜,发挥好、运用好这一优势,掀开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2.区位优势。在某一地设立自贸区,并不是单纯看经济原因,而是看其地缘优势,看其能不能服务国家战略。目前,国家还没有在内陆批准自贸区,而西安地处我国内陆的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亚欧大陆桥的中心城市,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设立自贸区,向东可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向西可以面向中亚和欧盟,在服务国家丝路经济带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3.载体优势。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省(市),凡是设立自贸区的区域,都是依托既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空港、海港,而不是开辟新的区域,再搞大面积的土地开发。西安现在有高新综合保税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高新)、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经开)、国际港务区综合保税区,具备了自贸区设立的硬件条件。

  4.产业优势。西安是国家明确的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和文化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具有设立自贸区的产业支撑。

  四、西安自贸区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1.功能定位

  (1)性质:从地域特点分析,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是沿海型自贸区,西安自贸区属于内陆型自贸区。从产业支撑特点分析,西安自贸区是工贸结合型自贸区。

  (2)定位:上海自贸区定位为以建设长江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天津自贸区通过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内陆的发展;广东自贸区通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和内地的产业升级;福建自贸区着力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创新两岸服务业合作模式,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

  借鉴其他自贸区的定位,西安自贸区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撑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互联互通、协调发展。

  (3)依据:这个定位充分考虑了西安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中担负的使命,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的“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定位对接起来,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确定的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对接起来,与中央全面深化领导小组确定西安为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定位对接起来,与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对接起来。

  (4)作用:通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型自贸区,吸引国内外资金和技术进入自贸区,带动关中-天水经济区及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内陆城市的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2.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15年4月20日,公布的同时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只有122条。我们应参照国内4个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制定西安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放开对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限制,最大限度地吸引内外资。二是,促进投资便利化。对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备案制,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认缴登记制,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三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对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扩大开放;对银行服务、专业健康医疗保险、融资租赁、游戏机等行业扩大开放。四是,创新金融领域开放。支持外资银行入区经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等;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境外证券期货投资;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等。五是,推进贸易便利化。鼓励跨国公司、贸易公司、企业总部进驻园区;试行离岸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融资租赁、保税展示交易等各种新型贸易方式;发展贸易中介服务,采信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评定结果。六是,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将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商务5张表合为一张“企业登记一口受理申报表”,一个窗口办理;将营业执照注册号、税务登记证号、组织机构代码三证合一,实施一个执照、一个编号。海关实行“一站式”关检服务。

  3.各项准备

  当前应当做好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理论准备。组织有关机构和人员加强对中外自贸区总量的研究。二是,组织准备。应该成立由市级领导牵头的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商务局设办公室。三是,干部准备。利用好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文理学院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开发区干部自贸区针对性培训。四是,方案准备。应由市级领导牵头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对照国内自贸区试行政策,起草西安自贸区落实方案。五是,协调准备。加强西安自贸区与各开发区、西咸新区、各区县联动发展问题的研究。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西安,处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位置,又被国家赋予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的重要使命。日前,腾讯大秦网联合陕西传媒网、丝路网发起了陕西网友热议“一带一路”活动,超过83%的网友相当关注这个话题,并对其内涵和意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一带一路”将为我国和沿线国家百姓带来收入增多、就业增加、生活品质提升等积极影响,将全面涉及旅游、教育、文化、购物、医疗等影响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正因如此,网友对于“一带一路”话题的讨论持续升温,综合网友投票分析,六成网友对于“一带一路”可促进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表示认可,希望“一带一路”带来的影响力多渗透至百姓生活。 (强 国)

  理论前沿

  自贸区好比一种“开闸引鱼”的方式,国家并不是通过简单地给政策优惠来进行招商引资,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消除政策壁垒,简化程序、简化干预、放开准入,给予国资、外资、民资同等的国民待遇等方式,给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自贸区是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划出特定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经济特区只有政策优惠,而自贸区最大的政策是关外待遇。自贸区建设不能简单依靠政策优惠,而是要依靠深化改革,给自贸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现在很多企业对自贸区有误解,认为自贸区就是像经济特区那样搞政策优惠,但实际上自贸区是用更加公平的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政府干预。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赵振华:我国自贸区与经济特区的异同

  申请自贸区,首先还是自身经济实力要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外向经济发展要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如果本身外向经济规模就很小,那样申报自贸区,大马拉小车,实际上非常浪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自贸区不仅有可能因为设置和功能定位不当而扭曲市场运行,而且需要额外的特殊监管体系;因此,一个运行良好的自贸区在管理方面需要巨大的固定成本,只有分摊到规模巨大的对外经贸上为之服务,才能取得规模效益。否则,投入运行的自贸区要么因成本过高而始终发展不起来,要么就是放任自流,以至于自贸区沦为扰乱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秩序的“重灾区”。因此,需要强调,自贸区是改革开放的龙头和试验田,不是扶贫计划。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中国自贸区的四大突破

  从政策措施上看,借鉴世界经验,在自贸区内都力图实现更加自由化的经济政策,且结合地方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与特色。在货物自由流动方面,实施“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模式,开展通关、检测、检疫、认证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单一申报、单一机构、单一系统平台),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在资金自由流动方面,解除在经常项目下利润、利息、股息等收益的汇出限制,逐步开展资本项目下的本币可自由兑换;对外资进入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对诸多部门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在企业自由经营方面,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依法公开管理权限和流程,制定政府的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工商、质监、食药等于一体的监管模式;创新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行政透明度;实行一口受理、综合审批,不同部门协同的“一站式”高效管理体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给自贸区。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盛斌:世界自由贸易区全景透视 (强 国)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