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记者 储白珊)
6月5日,福建医疗界发生了两件事:
当天上午,正在坐诊的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李瑞玉遭到一名患者袭击,全身多处被刀砍伤,右手拇长伸肌腱断裂、左手三根手指指腱鞘损伤、左食指固有神经断裂;
当天下午,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一行45人宣誓出征,次日开始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这两件事,前者在自媒体圈爆炸式疯传,后者几乎无人关注。
对比令人唏嘘,却也可从中体会到医务人员执业状况的尴尬。
超负荷工作多半是责任感使然
就在李瑞玉遇袭前几天,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这份将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三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的报告,涵盖了医师工作时间、医师健康、医师收入、医疗暴力、医疗责任保险等当前医疗卫生界热点内容。
白皮书指出,我国的标准工时为职工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而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2.72%在40-60小时,32.69%在60小时以上。
近日,记者走进设于福州的几家三甲医院,采撷到一些场景——
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吕绍光坐诊,从上午8点持续至下午2点,午餐是面包加牛奶。虽然很累,但他对病人始终语气温和。在得知一名病人是连夜从外地赶来排队的,他立即把自己的点心让给病人吃。据介绍,吕绍光每天的工作状态基本都这样,不同的只是午饭有时换成快餐。
省人民医院肛肠科医师陈祖清正在病房医生值班室吃午饭,看见有病人来办入院手续,二话不说放下碗筷,招呼病人进行肛门指检等,所有手续办妥后,才继续吃已经凉掉的饭菜。
逢周六,省二人民医院儿科病人就特别多,不限号,上到70岁的退休主任,下到30多岁的主治医生,基本都要到中午1点才能下班。主任医师常常7个小时内看80多名病人,甚至顾不上上厕所、喝水,仅花10分钟吃份盒饭。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各个外科,医疗组每天至少七八台手术,医生们要长时间保持身体前倾、双腿微微分开、低头直视、双臂前伸、肩膀耸起等姿势。
在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医生们坐着或者倚着墙就能“秒睡”。其中,有一名骨干成员从医近10年,回家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和病人相处的时间远超过和家人的。
……
调查中记者发现,医生们超负荷工作的原因,并非完全是制度缺陷或人手不足,更多是职业使命感、责任感使然。许多医务人员嘴上抱怨工作量太大,但当病人来到面前,就立刻收声,开始看病、手术。那天砍伤李瑞玉的患者被控制到派出所后高血压发作,又被送回省立医院救治,医生们虽然满心愤怒,却依然尽职尽责为他治疗。
想要合法合理的阳光收入
在白皮书中,医师收入是一项重要调查内容。2014年调研中,65.9%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很不满意或不满意,其中选择“很不满意”的比例为19.1%。
数据显示,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医师占29.46%,3000元至5000元的占37.37%,5000元至7000元的占15.40%,7000元至1万元的占11.58%,1万元以上的占6.15%。在二级和三级医院比较中,医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二级医院占42.75%,三级医院占23.56%;3000元至5000元的,二级医院占39.57%,三级医院占35.27%。
一半以上的医师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甚至于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医师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这说明提高医师合法收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国际惯例,医生属于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到6倍,但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19倍。”
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模式为“5+3”,即完成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意味着,别人大学4年毕业后可以进入社会工作、挣钱,医学院的学生要至少多花一倍的时间学习。
“昂贵的教育成本,加上实际工作中与收入不对等的巨额工作量,很容易让中青年医生心理失衡。究其根源,在于我国‘以药养医’机制长期刺激医院创收、弥补收入不足,严重影响医疗机构公益性发挥。其表现之一,是医生的价值无法通过账面收入体现,少数医生转而通过红包、回扣、过度医疗等‘堤外损失堤内补’。”业内人士分析。
采访中,一些医生坦言,开药拿回扣、收病人红包确实一度成为行业潜规则,但他们内心并不喜欢这种潜规则,都渴望得到病人真正的尊敬,渴望得到一份合法合理的阳光收入。
业内人士指出,医生的付出缺乏合理回报,还带来不良连锁反应——
其一,制约了医学人才队伍培养。学生报考医学院的热情下降,优秀学生不愿学医、从医,不少医学院学生毕业后找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都在60万人以上,最终穿上白大褂的只有其中约六分之一,高昂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
其二,阻碍人才下沉和医疗资源均衡化的实现。当前我省正在全力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而基层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水平普遍不高成为实现分级诊疗体系的软肋。除了有限的专家帮扶,基层医疗水平更多地依赖于大批医学院校毕业的年轻医师,如果年轻医师没有积极性,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将无法顺利开展,医疗资源均衡化也将难以实现。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