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眼中的“一带一路”愿景

2015年07月14日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7月1日,黔深欧国际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标志着贵州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便捷物流大通道正式形成。新华社发

  今年1—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数据。新华社发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园内中国工厂每天产生的污水必须接受处理和监测,确保对当地环境影响最小化。图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测处理后的污水样本。新华社发

  几艘集装箱船停靠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码头。该码头是中国和斯里兰卡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务实对接标杆性项目,曾创造2014年世界港口增长的最快纪录。新华社发

  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致力于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就备受世界瞩目,各国学者竞相研究。今天,我们和读者分享5位外国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推介合作理念 加强互联互通

  达尼洛·图尔克

  欧洲曾经有个“舒曼计划”,它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20世纪50年代,时任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并于1952年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也是欧盟的前身。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大胆的创新。

  煤钢共同体建立在各国对煤和钢有共同需求的认可之上。当时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这种普遍存在的需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共同机构去管理和共享资源。当煤钢共同体这一概念提出的时候人们并不理解,但它最终实现并大大促进了地区发展。同样,“一带一路”倡议也具有创新性。在谈论“一带一路”时,也应当意识到需求是明显存在的,但现在并不完全被所有人理解。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框架和机制,让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对当地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如此重要,它给未来提供了一种发展框架。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加强各国间的互联互通。第一,该倡议能够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欧洲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涉及高速公路、铁路和海港的互联互通,以及公共设施和环境保护等,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欧洲和中国之间需要更完善的贸易投资框架。欧盟和中国正在协商谈判中欧投资协定,一旦达成,将提升双边的合作水平,现在要做的就是需要加快这一协定的谈判进程。未来,我们还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建立更好的金融机制。

  第三,欧洲和亚洲之间在行业、生产制造以及创新方面的合作急需更新。当我们谈论“一带一路”时,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基础设施投资等大项目上,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合作背后的支撑因素,如科学技术、小微企业、私人领域、合理的金融工具等。我们将“一带一路”视为一个政府参与、财政支出的大项目,但这仅代表了一部分。“一带一路”计划应成为一个囊括小微企业在内的更加广泛的合作,这需要一定的金融工具加以实现。以斯洛文尼亚为例,年轻人正在着手创办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更多的新技术正在发展,有很多的小企业在支撑着这些项目。

  第四,包括文化交流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需要加强。很显然,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欧洲,欧盟的“伊拉斯谟”计划允许欧盟国家的学生去另一个国家学习一个或两个学期。在斯洛文尼亚学习法律的学生,可以去西班牙、英国或是波兰学习。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成为欧盟国家成员最引以为傲的一个项目。中美之间的学生交流合作开启得很早,所以欧盟和中国在这一领域还有更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思考“一带一路”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网络,将不同的伙伴纳入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建立了联系,并吸收了世界银行很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少走了许多弯路。中国建立这样的机构来联通其他国家,吸收意见,确保了高质量的合作。

  (作者为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