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2015年07月15日 10:16   来源:国际商报   

 

  “在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大背景下,推进长江沿线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以国家级经开区合作共建为平台,率先进行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和路径的探索,在小范围内获得可推广的经验,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区域合作提供标杆和典范。”

  7月8日,在安徽省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合作联盟座谈会”上,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所表达的观点,正反映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经济开发区,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迈出了先行一步。

  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桥头堡”

  去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的规划。作为国家经济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桥头堡,开发区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可谓首当其冲。

  据关嵘介绍,目前我国共有21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其中长江经济带分布有108个,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而上海、浙江、江苏就有53个,又基本占到了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的一半,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梯队。“虽然成都、武汉、长沙等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但中西部地区总体还存在产业层次偏低、资源欠缺、人才缺乏、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推动东中西部地区紧密合作,联动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嵘说。

  而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本清则认为,沿海的国家级经开区,比如上海、江苏,发展的较早,很多中西部认为还比较高端的产业,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向外转移,因为不同地区经开区发展的重点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此,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范文洁表示,2015年,商务部实施“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工程,推动东部地区外向型产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形成梯次布局,海陆统筹,东西互动的沿江开放型经济体系。

  6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为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新一轮的跨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再次注入了动力。《意见》提出,要以示范开发区为引领和示范,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以示范开发区为主、省级开发区为辅,且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意见》明确了示范开发区的主要任务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承接国际、沿海产业转移,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产城互动,引导产业和城市同步融合发展;低碳减排,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开发区;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引领示范开发区;制度创新,建设投资环境示范开发区。

  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也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合作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据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元发介绍,江西省已经着手江西自贸区的研究申报工作,拟以南昌经开区、九江经开区、赣州经开区和井冈山经开区为主体设定实施范围,积极借鉴沪、津、粤等地自贸区试点经验。

  但是,摆在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跨区域合作面前的,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如财税分享机制的制度保障问题等。6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了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分享方案和保障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跨区域合作以及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策上的引导与扶持,也应注意市场化开发的作用。据了解,国内的一些经开区,曾经出现过行政力量干预开发区招商引资,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入驻开发区,或者拿到了土地,却迟迟不予开发,背离了经济开发区成立的初衷与发展的路径。

  深入探索跨区域合作

  对于长江经济带国家级开发区来说,构建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是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必经之路。作为商务部今年的八大重点工程之一“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工程中,也明确提出要“在经开区之间建立对口联系机制,共建跨区合作园区和合作联盟。”

  7月8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九省两市商务主管部门和部分国家级经开区有关负责人齐聚安徽省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召开了“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合作联盟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开启了一扇突破与变革之门。

  此举得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的一致欢迎:“要促进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跨区域合作,我们希望可以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机制,互通有无,协同发展,多用市场化的方式合作。”云南省大理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彭红云说。

  在跨区域合作上,安徽省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工业园区,也是长江经济带省际合作的重大项目,借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机制,在滁州约36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在规划之初就考虑产城融合,采用先规划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住宅再商业的开发模式。有了工业就有职工住宅需求,有了职工入住就有商业需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韩平说。

  由于安徽被明确纳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范畴,江浙沪皖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跨区域合作相对更为频繁,合作模式更为成熟,成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

  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处长蒋红霞介绍,早在2008年,上海就在商务部的倡导下成立了产业转移促进中心,已经有16个省市的的代表入驻,并积极承接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3年,上海与安徽合肥牵手,由合肥经开区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合作共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园”,成为了上海在合肥的首块“飞地”。由于上海国家级经开区建区早、发展快、管理服务优势明显,目前上海国家级经开区已经逐步走向管理输出、品牌输出的道路,与全国多个国家级、省级经开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遵义(上海)产业园区是上海对口帮扶遵义产业发展的产物,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开启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经开区而言,要想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更加有序地实现承接产业转移,规避同质竞争,还需更多地考虑自身特色与战略定位。其中,湖南省的宁乡经开区和望城经开区比较有代表性。

  在座谈会上,湖南省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鲁劲松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在今年3月与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签订的《食品饮料产业战略合作联盟框架协议》。在协议中,双方从产业招商信息共享机制、省产业课题研究合作机制、产业服务平台共享机制、搭建园区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联盟日常议事沟通机制、园区干部交流互访机制等方面约定了具体工作内容,并将工作目标落实到了各个部门。按照宁乡经济开发区的定位,食品产业是该园区的第一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液态食品、休闲食品、肉类制品产业,目前已拥有规模食品企业30多家,2014年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是湖南省影响较大、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明显的食品加工基地。

  在以食品深加工产业为支柱的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入驻了旺旺集团、合生元、光明乳业(600597,股吧)、澳优乳业等知名企业。其中,旺旺集团以望城为依托,合作项目已经拓展到了全国50多个地区。

  “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我们依然会依托"鱼米之乡"的丰富资源,借助省会长沙的人口资源,在良好的产业基础上,坚持将食品加工产业为主要产业,并着力推进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原材料基地建设、食品检测工艺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据湖南省望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谭平安说。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