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工会探索职工单体入会

2015年07月15日 06:24   来源:工人日报   钱培坚 汪淋

  “我们公司没有工会,可以加入自贸区工会吗?”“如果以后我不在保税区工作,还是工会会员吗?”……7月2日,上海自贸区工会微信订阅号上推出“职工入会,你还在等什么”,向职工大力“推销”工会,并邀请职工在线申请入会。第二天就收到十几份入会申请表格,各类咨询入会的电话也络绎不绝。

  这是自贸区工会经过1年多筹划,将职工单体入会方案从纸面搬到现实的关键一步。所谓单体入会,即突破以往单纯依靠企业行政建会的模式,在上级工会指导下直接吸纳职工入会。

  自贸区工会常务副主任王剑明向记者介绍了这一做法的探索历程。2013年9月,自贸区挂牌,注册企业数从8000多家一下子飙升到2万多家,职工人数从17万多增至28万。庞大的数字和复杂的情况让自贸区工会萌生了发展职工单体入会的想法。

  2014年4月,自贸区工会官方网站开通,职工单体网上入会被列入网站建设方案。但是,单个职工入会后,谁来管理?比如,10名会员来自10家企业,这就意味着自贸区工会专职工会工作者工作量会呈几何级数增加,这对人员本就紧张的自贸区工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2014年10月,自贸区工会建立外高桥小微企业工会联合会,将10平方公里区域按地块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职工会工作者进行管理、指导和服务。这一做法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会人手不足问题,为探索职工单体入会提供了支撑。

  2015年4月,自贸区工会微信订阅号正式上线。相比网站,职工能在手机上直接参与工会活动,随时获取更生动和直观的工会推介信息。此时,职工单体网上入会因为种种铺垫和筹划时机已成熟。于是,自贸区工会正式提出职工单体入会方案:通过微信接受职工网上入会申请。

  方案给出了解决几个瓶颈问题的办法:职工入会后,被划分到相应行业工会联合会,由网格指导员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订阅号的上线解决了服务效率、职工单体入会端口便捷性、对职工的宣传教育等问题;上级工会对自贸区工会给予经费上的支持,解决了单体职工入会后没有经费来源的问题。同时明确,职工单体入会根据上海市总提出的“实体实地”概念区分职责;单体入会职工的会籍管理参照上海市总工会会员卡管理方式进行;企业职工单体入会超过企业职工人数半数以上时,由网格指导员上门与企业行政商讨企业建会事宜。

  编辑手记

  拥抱新媒体,但不止于新媒体

  陈晓燕

  上海自贸区工会探索的职工单体入会,有几“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首先是入会渠道新——在传统的通过组织入会外,多了一条新的入会渠道。“职工自愿入会,职工有权入会”是我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的。然而在现实中,职工或农民工想要入会,一般须通过所在企业工会,如果所在企业没有成立工会,职工往往只能望“会”兴叹。而现在,自贸区的职工、农民工可以“越过”企业,直接向自贸区工会提出入会申请,办理入会手续,成为工会会员。这一消息无疑会让许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备受鼓舞。

  其次是入会方式新——利用微信这一新媒体,为传统入会方式增加新鲜、时尚的元素。当下,“低头族”、“拇指族”大量涌现,用手机刷微信成为时尚。自贸区工会力邀职工、农民工“微信入会”,职工、农民工轻点手机即可发送申请。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让人们看到:原来入会也可以这么“酷”!

  最后是会员管理方式新——由网格指导员管理和提供服务,上级工会组织和自贸区工会给予经费支持。也就是说,职工、农民工不是入会了事,还能享受到工会实实在在的服务。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因为说到底,没有后续措施的保障,没有后台的扎实工作,尽管形式上入了会,但怎么开展活动,谁来反映诉求,权益如何保障,都无从谈起。那么,“拥抱新媒体”很容易变成“昙花一现”,没有下文。

  拥抱新媒体,但不止于新媒体。当前,全国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上海自贸区的这一创举给人启发,值得借鉴。

  (记者钱培坚 通讯员汪淋)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