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旌阳区孝泉镇政府清圆柱形雕龙垂柱。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曾洁)近百篇明末清初进士的科考文章、清代乾隆梭磨宣慰司铜印、60件清末民居木构件、张大千《松下弹琴图轴》……文物界的“人口普查”开展以来,全国掀起文物普查登记高潮。四川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收到各地上报的“新鲜宝贝”时,都会忍不住感慨:原来我们四川的文物家底这么殷实!
自2012年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四川普查卓有成效。截至7月初,703家有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完成注册,排名全国第一;四川省在全国文物普查信息平台上登录文物359651件/套,排名全国第六。不少在博物馆系统之外的珍藏文物,渐渐随着普查崭露头角。四川的可移动文物家底有多丰厚?7月15日,记者走进设立在四川博物院的省普查办,一探究竟。
家底丰厚 四川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7月15日,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李科正在四川博物院调研。据他介绍,可移动文物普查最主要的目的是摸清家底,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价文物资源的情况和价值,逐渐公布文物信息以服务于社会。
谈及一周来的调研成果,李科评价四川的普查工作“做得很不错”,不仅登录文物数量稳居第一方阵,21个市(州)完成进度均衡,而且省普查办还自主研发了照片重命名软件,大大提高文物录入效率。
惊喜连连 珍稀文物不断被发现
6月初,四川音乐学院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15件待认定文物。四川省普查办组织专家前去鉴定,立刻被这批文物惊呆了。其中不仅有张大千二哥张善孖的《虎啸图》、清光绪红木镜屏,还有多位名人的入学档案,堪称文物精品。在四川省文化馆清点书画作品时,普查员发现了张大千的《松下弹琴图轴》、齐白石的《琵琶图轴》、徐悲鸿的《骏马图轴》等名家真迹。
普查办工作人员透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过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而对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通过普查,珍稀文物不断被发现,这样的惊喜再三上演。
普查员在阿坝州文物管理所清理库房时,曾发现一批古籍善本,包括《戊戌房书·大题汇删观》、《程墨约矩》、《程墨坊士集》等清代初期的文献资料。普查员仔细查阅了大量史料,最终确定这三卷古籍是明崇祯、清顺治、康熙年间,科举考试的进士文章集汇,收录了近百篇明末清初科考优秀文章,对于研究当时的科考制度、历史人物、刻印装订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一点常识
什么是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普查,即公众所理解的“国宝大调查”。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包括1949年及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文献资料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录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
新鲜宝贝看过来
阿坝州档案局收藏的清代乾隆梭磨宣慰司铜印,为乾隆四十年十一月由礼部所造官印。该印的发现对研究嘉绒土司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德阳市旌阳区政府收藏的60件清末民居木构件,雕花精美。
德阳罗江县清茶叶末釉青花瓷碗,保存完好。
新石器时代的侈口深腹陶罐,什邡城南开发区出土,高44.5厘米,口径33厘米,通体饰斜向绳纹,上腹一周饰箍带纹,是目前成都平原最大最早的一件完整陶器。 据《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