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可林 摄
由日本亿万富翁孙正义创办的科技集团软银,正在与电商集团阿里巴巴及苹果供应商富士康成立机器人合资企业,大举押注于智能个人机器人的未来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市场持续火爆,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然而在这背后,核心技术薄弱、人才缺失、应用领域单一等问题却是制约国内机器人市场爆发的重要因素。
多年前,在北京UT斯达康公司的一次见面会上,IT界的大佬们云集于此,年轻的张朝阳(搜狐创始人)、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王志东(新浪创始人)和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焦急又忐忑地等待与孙正义(软银集团创始人)的会面。会上,大佬们觥筹交错,互相交流,马云则相对静默地站在一旁——尽管在现今“西湖论剑”等公开场合,不少人见识过了马云的口才,但彼时,他还是一个刚起步不久的打拼者,还未完全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这次见面会不久,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就获得了传奇“超级大佬”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这笔投资的出现,让马云的阿里巴巴再次起步。
凭借这笔投资,孙正义奠定了自己在IT业界类似“教父”般的地位,更在阿里巴巴于美国IPO后,获得了2000倍的超额投资。
马云和孙正义的合作,成为IT界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马云和孙正义再次选择合作。这一次,他们瞄准的“对象”是机器人产业。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合中国台湾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下称“富士康”),向日本软银集团(下称“软银”)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SBRH)战略注资了1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4亿元)。
消息称,根据三方达成的一项协议,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SBRH公司20%的股份,软银持有SBRH剩余60%的股份。协议达成后,也缔造了一个小小的历史——这是全球电信巨头、电商公司和制造业大佬间首次合作的典范。
“机器人未来会像汽车、飞机一样普及,他们会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对于这笔投资,马云称。
孙正义说,未来,将与阿里巴巴、富士康联手,将包括Pepper(一款智能机器人产品)在内的机器人服务带到全球,同时让更多人感受到智能生活。按孙正义的说法,软银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公司。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称,机器人产业正是该公司战略发展的重点。
三个大佬,三个相似的表态。这背后,体现的是他们对整个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的认可。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为25万台,同比增长27%,汽车、电子、金属等应用领域仍然为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占有领域。其中,中国市场2014年总销量达到5.6万台,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位置。
不过,大佬们的高调涉入,无法掩盖机器人产业背后发展的一些隐忧。最近,由于德国大众工厂发生了一名技术人员因突遭机器人攻击不幸丧生的案例,有关机器人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必要的用户黏度,将成为各类公司必须参考的方向。”一位要求隐去单位和姓名的券商机械制造行业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总体而言,未来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还是可以预见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嫁接了各类软件,而是其本身是在经济转型中,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必备选择之一。”
看上机器人
孙正义涉足机器人产业的时间要追溯到2012年。当年,软银收购了Aldebaran,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BRH)。
资料显示,Aldebaran原本是一家法国小型仿人形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05年。据称,该名字“取自于金牛座里最亮的一颗星星”。对于公司来说,最辉煌的成绩是在2008年。据自媒体公众号智东西介绍,当时,Aldebaran旗下名为NAO的机器人取代了索尼大名鼎鼎的AIBO机器狗,成为“机器人世界杯”的标准联盟平台。
软银手下,SBRH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识别情绪的仿人形机器人Pepper,并于今年2月正式在日本面向开发者销售。据媒体介绍,“不同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玩具机器人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Pepper服务于服务业,主要用途涉及商店接待、餐厅服务、家庭护理和医疗康复。”
但现在看来,孙正义并不想独自行动,想要拉拢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
根据协议,阿里巴巴和富士康联手向SBRH注资145亿日元。其中,软银继续“占大头”,股份达到了60%,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分别控股20%和20%。
“我五六岁看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时,就希望赋予机器人一颗有丰富情感的心灵。”发布会现场,孙正义笑着说,“现在,我们要当全球第一的机器人公司。”
马云和郭台铭亦在为自己参与的合资公司打气。马云透露,他之前与孙正义就机器人有关的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机器人会抢走人的工作么?机器人会犯罪么?”马云说,尽管有这样的担忧,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机器人会像汽车、飞机一样普及,机器人会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做准备和布局。
马云还表示,我们正在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大数据时代,“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为催化科技突破的关键领域”。
事实上,对于郭台铭来说,与软银的合作及介入到机器人产业中,并不是一件不熟悉的生意。
据富士康高管此前透露,重新定位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及自动化装配将是富士康今后研发的重点,“现在,富士康正大力精简其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并在建设新的销售渠道”。
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开发委员会总经理戴佳鹏也称,“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目前已经拥有超过5万个完全可操作的工业机器人,还有成千上万部自动化设备。富士康计划在1年之内在中国工厂中增加至少1万个机器人。”
郭台铭也在发布会上透露,全球首款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机器人Pepper就是其与软银共同打造的。
“光是让Pepper手指灵活转动,我们就花了两三年时间。”郭台铭说。
三方结合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在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参与进来后,怎么让SBRH打造成为孙正义口中的“全球第一的机器人公司”呢?
有分析称,富士康的参与,是为了让机器人对外售卖的价格更低,成为人们普遍能“买得起”的一类产品。
“作为Pepper的代工厂商,富士康的入局也许并不意外。”分析引用了《日本经济新闻》的消息,“日本软银及其SBRH希望在今年夏季开始,在日本本土约2700家软银线下实体店铺和电商渠道向普通消费者销售这款机器人。通过与富士康的结盟,SBRH可以获得稳定的最多2000台的月产量和较低的制造成本,从而解决此前做赔本买卖的窘境”。
软银的一位高层对媒体透露,软银卖光机器人,还是得不到太多利润,但其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利润,“模式在于,用户需要支付每月3700元新台币的上网月租费,即程序运用的下载消费”。
“三方结合的想象空间很大。”上述券商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首先,孙正义有人脉、有资源,能搞定资本、技术等一大堆事,且通过软银,可让机器人接入未来的电信网络中,实现与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其次,就郭台铭来说,富士康代工厂的最大作用,就是量贩式生产,这也意味着多方成本的降低,更显著的作用是,能帮助SBRH打开中国台湾及其他地方的市场,增加机器人产业的推广速度;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其早已不是一家纯粹的电商公司,在很多技术领域,如大数据、云计算等,都能为机器人提供很多关键支撑。
对此,有观点认为,未来的机器人,将变得更加聪明,甚至可能具备人类的感知、思维和智慧等能力。
“阿里智能平台将在机器视觉、语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与SBRH建立研究合作与沟通机制,促进智能家庭在基础技术方面的积累和扩展。”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称,孙正义想用机器人让日本经济重回第一的同时,不会忘记中国,“因为,在消费机器人领域,中国与全球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如同消费产业的一盏明灯,未来中国在消费机器人领域引领潮流的可能性更大,阿里电商平台的营销渠道将是重要的消费出口”。
隐忧犹存
但一位曾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工作的互联网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提醒,“以他们宣传的智能机器人来看,至少在中国家庭,可接受度并不高”。
有媒体分析,尽管大多数人能接受机器人,但最终多半会沦为玩具,“毕竟在大多数地方,养个机器人服务员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雇个实实在在的人”。
“一个产业的发展,总离不开市场。”上述券商分析师说,“市场潜力存在无疑。但在细分领域,Pepper能否成为市场关注的产品,值得大家后续观察。现在就下肯定性的结论,可能还比较早。”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这次将触角伸向的是以日本市场占主导的仿人形机器人领域,属于高精尖的机器人领域,这距离国内市场还比较远。
还有一点可能让很多人对机器人望而却步——安全性。关于这一点,案例已经出现了。
今年7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国大众位于卡塞尔附近的一家工厂发生一起悲剧,一名技术人员因突遭机器人攻击不幸丧生。
这名不幸身亡的技术人员今年21岁,是一位外部承包商,事发时正与同事一起安装机器人,但机器人突然抓住他的胸部,然后使劲压在一块铁板上。
据悉,检察机关已就此事展开调查。报道称,在西方国家的工厂,极少会发生与机器人有关的死亡事件,原因就是机器人会被放在安全笼的后面,以避免它们与人类意外接触。但在这起悲剧中,那名技术人员事发时正好站在安全笼里面。第二名技术人员由于在笼子外面,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事实上,比尔·盖茨、霍金、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三人都曾公开表达过对于人工智能可能会威胁人类的担忧,呼吁人们要对人工智能持谨慎态度。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驾驭,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就将成为人类的心头大患。” 比尔·盖茨说。
霍金称:“人工智能计算机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如果这样的事情成为了现实,我们必须确保计算机和我们站在同一战线上。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马斯克说,“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按照我们的意愿工作。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险。”
7月2日,彭博社透露,马斯克筹了1000万美元用来研发懂得“伦理道德”的机器人,以确保他们不会毁灭人类。今年1月,马斯克将这1000万美元资金交给未来生命研究所,其中700万美元是马斯克自掏腰包,其他均来自公开慈善项目组织。
未来生命研究所负责人马克斯·泰格马克表示:“目前为止,所有投资都是确保系统更加智能化,这是首次有投资被用于限制智能化。”
“人工智能好与坏,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认定。但上述事件说明,安全将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前提。”上述券商分析师说。
产业风口
抛开争议,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确实已站在了产业发展的“风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地从财政、税收和融资等各个方面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实施企业“机器换人”,以此来推动制造业升级换代乃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比如,杭州“对实施工厂物联网(“机器换人”的主要形式)项目的企业,将按照项目实际投入的25%给予资助”。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公布“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方案:到2018年6月底,将实现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减少30%以上。
此外,为从根本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政策暖风助力机器人腾飞,从今年政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到各部委印发有关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文件通知,同时地方政府大力投资,国内产业园数量再攀新高,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对于中国来说,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市场。”丹麦优傲机器人CEO恩里克·克罗格·艾佛森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因为市场需求非常大。”
艾佛森甚至不厌其烦地对记者强调,“在中国及全球,我们都看到了这种趋势,就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高科技的自动化,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应用到一些新型的工业自动化操作过程当中去。”
“机器人行业的增长速度非常高。从人机协作这块机器人来看,还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所以它更释放出一种强势增长的信号。所以,我相信,中国市场在这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艾佛森称。
据了解,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即每1万名雇佣工人中所拥有的多功能机器人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自动化的基本标杆。
目前,可查的数据显示,以中国一亿制造业产业工人总数计算,预计到2020年,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中等水平,如意大利150台/万人,中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130万台;预计到2030年,达到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机器人装机密度先进水平,如德国250台/万人,中国需增加机器人装机量250万台。而现状是,中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记者 史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