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将与“一带一路”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5年07月22日 00:0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过去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编制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显示,2010年初该指数只有0.02%,到2014年底已经达到2.35%。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上升至23.6%,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另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

  “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作开发、贸易投资往来等区域经济合作举措都离不开逐步国际化的人民币。“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势必会互相促进,擦出别样火花。

  货币国际化靠的是实力

  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是以2009年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标志。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危机期间主要货币波动剧烈。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断遭到质疑,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和推动再次升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代表性和话语权成为一个广泛的话题。2008年华盛顿首次G20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

  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发展加快,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变化的结果,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货币的国际化和资本账户的是否开放,并不是紧密相连的。回顾马克、日元、美元的国际化,都是在资本账户存在一定管制下发生的。而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就是一国经济、贸易的实力。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外汇储备规模居全世界首位。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开放度不断扩张,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稳步提升,对人民币国际使用持积极欢迎的态度。

  多项数据表明,从2009年至今,6年多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币国际使用从小到大,政策框架逐步完善,进展良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便利程度也逐步提升。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大大简化了这些人民币持有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的程序和门槛。离岸人民币市场初具规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在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共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额3.1万亿元。截止到本年度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6667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中国一方面有强大的制造业,并且制造业必须是高质量、有创新性,甚至具有唯一性。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技术、品牌、销售渠道都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例如波音和空客,这两家公司的产能就不会过剩,因为别家根本生产不了。而另一方面,中国一定要成为国际市场,也就是说,中国需要强大的进口能力,要成为国际上一切优秀产品、高质量产品竞争的市场,这样中国才会有发言权、定价权。”李若谷说道。

  国际货币的国际责任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对于中国的益处不言而喻,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会减少其他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但我们更应该深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我们承担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要向全球提供公共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杨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并做了如下三点详细的说明。

  一类是和平安全。目前,我国在提供全球和平安全方面的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为什么美国说话这么强硬?因为在相当程度上,它提供了和平与安全的保障。美国承担了世界反恐冲锋在前的责任。因此中国要想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影响,必须向世人显示,你能维护和平。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承担这样的责任。

  第二要能够维护和建立一套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体系。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包括中国这样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寻找新的规范,以TTP、TTIP,以各种各样的自贸区为代表,新的全球贸易的治理体系也在形成,在这方面,我们中国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公共品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有效的国际援助的体系。若想要让别人都用你的货币,当别人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能提供有效援助。“有效的援助体系必须建立。”李杨说道,“我们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追求某种程度的领导地位的时候,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这点是相辅相成的。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但是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对于中国来说,对内完善金融体系,对外逐渐承担国际责任,这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断努力。”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寻求突破

  作为中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发展的新格局的两大战略,“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人民币国际化又有利于加强沿线各国的货币资金融通。建立一个人民币的货币区域,为沿线国家提供新的金融管理机制,构建一个金融安全帽,维护区域的金融稳定,中国能做出新的重要贡献。

  7月18日,“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该报告从3个方面指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应寻求的突破。

  第一,使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新的突破口。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4亿人口,21万亿美元的GDP规模,分别占到了全球人口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也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特别是食品、能源、农业原材料和金属等大宗商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题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沿线国家对华大宗商品贸易,如果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对双边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中国今年能保持7%的平均增长速度,按照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来看,预计到2015年底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份额会达到3.4%。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和能源有一半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那么全球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份额会提升到7.05%,这样无疑会大大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

  为此,中国需要做好的三项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和接受人民币的习惯,避免未来发生过高的货币替代成本。第二,中资金融机构对沿线国家大宗商品贸易提供人民币的支持和人民币计价结算。第三,发展大宗商品人民币期货市场和其他的金融产品,为进出口商提供必要的风险管理平台和手段。

  其次,人民币有望在基础设施融资当中成为关键货币。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每年资金缺口8千亿美元。中国拥有比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储蓄率,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体系的组织者和重要的资金供应方。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成为最常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货币。

  在对外援助,对外投资项目贷款当中增加人民币产品,逐渐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机构当中的使用比例。中国应当积极探索境内外的公私合营、银团贷款、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鼓励使用人民币计价,深化货币互换合作,引导互换人民币进入当地的授信信息系统当中,增加东道国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

  第三,将“一带一路”产业园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支撑。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如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走廊建设当中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将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占比从目前的13%提高到30%。未来10年的总投资将会超过1.6万亿美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一带一路”国家突破资金的瓶颈,全方位地推动中国与东道国的国际产能合作,还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确立一个重要的长期支撑点。为满足这些园区早期建设和区内企业运营产生大量的投融资需求和贸易结算的需求,中资金融机构必然会进入园区,开发相应的人民币金融服务产品,提高人民币在当地的使用份额。并且伴随园区从起步到高速发展,金融机构逐渐扩宽业务范围,建立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形成全球范围人民币的交易网络。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