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大学教授发帖招研究生 帮发论文帮找工作(图)

2015年07月23日 09:43   来源:扬子晚报    蔡蕴琦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可。

报我的研究生,帮发论文帮找工作 还给助研费保证“衣食无忧”

 

  东大法理学硕导招生帖“广告”味十足,专家:背后是基础学科招生遇冷

  “如您报考我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学院录取,我郑重承诺:指导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每月科研和外协经费中为您支取助研费,让您生活无忧……”又到研究生招生季,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可在网络上为自己打起“广告”,广发“英雄帖”,言辞恳切引发了网友广泛关注。扬子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李可是法理学一名老师,他坦言法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研究生招生中属于报考的“冷门”,发布“广告”多少有些无奈。

  招生趣闻 东大硕导网上发布“招生帖”神似“广告”

  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昨日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可的“招生帖”,其中列出一系列的“诱人”条件:“如您报考我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学院录取,我郑重承诺:全过程竭诚指导您的学习与科研,让您在研究生期间学有所得;指导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以开发您的科研潜力;指导您申请获得有经费资助的科研课题,以锻炼您的科研能力;根据相关科研管理规定,为您适当提供助研经费,让您生活无忧;只要您符合毕业的条件,协助找到一份稳定收入丰厚的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其他指导工作,做您的良师益友……”

  这位“别人家的导师”引发了网友热议, 心动的网友大呼:“都是很正当很好的条件啊”“要不我考一考,可是我真心上学上够了……”“还在纠结考研学校的孩子看看吧,果断选择东大啦……这点值得推荐!”

  也有人认为副教授这低姿态让人不敢相信,“呵呵,弄不好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不一定能实现。”有网友甚至怀疑起帖子的真实性,“考研前,都是学生挖空心思找导师,哪有老师自己发帖打广告的?”有网友评价,“双向选择,能者居之!挺好的选择模式,总比进去后发现啥也没有好!既然敢昭告天下,这位老师就不会食言!前提是,你也得有资格当他的学生啊!”不少网友认为,导师就应该是这种姿态 ,学生也是有权利选择导师的,这样也才能吸引更多好学生报考。而且导师本就应该在学生做科研发论文方面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

  当事人说 发“招生帖”有些无奈,打听的人多真报的少

  记者昨日联系上李可副教授,他告诉记者,这份招生广告帖的确是他本人发布的,最早发在他个人博客,有热心网友将它上传到社交媒体上,意外引起“轰动”。“令我感动和意外的是,该文在网络空间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一些硕博士生同学甚至略带调侃地称我为‘业界良心’,同时也收到了一些师友善意的提醒。”

  广告帖发出后“效果”不错,李可说,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同学打电话给他,向他询问法理学研究生报考情况。不过打听的人不少,下决心要报的没几个。与学生交流中,李可发现同学们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比如有学生担心学法理学将来就业成问题。有学生认为法理学知识比较枯燥,可能学不下去。还有人担心,如此专业的学科,论文不好写。”

  李可坦言,发广告帖的本意是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同学了解他本人,并招收到有志于钻研学术的优秀研究生。“此番自我‘宣传’,多少也有些无奈。”李可在博客中留言道。李可告诉记者,他所教授的专业法理学,严格来说是“中国理学”,“是所有部门法学的基础学科和先行学科,在中国,法理学最早就是一门受意识形态影响最深的法学学科。”

  而法理学的招生状况,李可说,“衰落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16年前,他读硕士的时候,他的导师就感叹“法理学生源少且差”,这些年的发展,没有拯救这门学科。“本科、硕士课堂,少有人认真听讲;博士生好点,为了毕业和饭碗,也得强行对它有兴趣。”除了课堂上的漫不经心,每年报考人数的减少乃至每年都是被调剂来的学生也给李教授带来强烈冲击。李可坦言,近年第一志愿报考法理学的考生不多,报考了也未必考得上,法理学的学生重要来源是从其他专业调剂。“我就希望能招个第一志愿的学生。‘拉郎配’来学的学生,三年中还一直死不了转专业的心,教授也勉强地教。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出什么优秀的研究生!”李可说,他很希望和学生提前交流,让他们了解法理学并非想象中的枯燥乏味。

  专家声音 基础学科没人报,政策上应该有倾斜

  记者采访了解到,李可并非发帖招生的第一人。今年3月,南京一所高校哲学系教授发布微博招收博士生。他发文说:作为老师,希望能招收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有志于学、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研究潜质的学生。我相信,真正有志于学的学生也一定希望能选择到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并分享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学术著作、学术经历与旨趣。微博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点赞。

  “很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会更加侧重考研的就业前景。首先考虑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不能很快赚到钱。以此来判断选择报考的专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法理学这个专业,部分基础学科在研究生报考中是冷门专业。南京一所高校研究生招生负责人介绍说,从往年报考情况看,文科的经济、新闻都是大热门,历史、哲学相对冷门;理科的计算机、通信、软件等专业热,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冷。有业内人士担心,基础学科是一切科研的基础,如果基础学科报考遇冷,后继无人,将制约大学科的发展。李可认为,国家从政策层面应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扶持和倾斜。“除了经费倾斜外,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基础学科。”

  东南大学经管院仲伟俊教授表示,高校也应积极引导考生报考时理性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热门专业是眼下就业前景不错,社会关注高的专业,冷门就是看上去就业没那么火,学起来比较苦的专业。“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化。作为考生应明确兴趣和志向,大胆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而无需关注所谓专业的“冷”与“热”。

  (实习生 丁欢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