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 泸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

2015年07月23日 00: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泸州城市之美。泸州市委外宣办供图

泸州老窖的白酒酿造工艺。曾业摄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泸州长开区供图

泸州城区一角。刘传福摄

“一带一路”中的泸州。制图 高翔

  华西都市报专访泸州市副市长丁湘

  早在“文景之治”时期,泸州便以“江阳侯国”的身份问世。2000多年后的泸州依然繁华,2014年的城区人口达到了116.6万,城区面积达到113.2平方公里。泸州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且能“牵手”川滇黔渝四省市。

  多点多极,底部发力。面对新的战略机遇,目前,泸州正朝着“着力六个突破,力争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路向前。近日,围绕“一带一路·泸州机遇”话题,泸州市副市长丁湘接受了华西都市报专访。

  A互联网+制造助推泸州产业转型升级

  华西都市报:今年,泸州被列入四川省“互联网+制造”区域试点城市,这将为泸州带来哪些利好?

  丁湘:今年6月,泸州首次组织国机长起、邦立重机、长液公司和川南航天能源科技公司等企业,参加2015年俄罗斯国际建筑及工程机械展览会,取得良好效果。泸州被四川省政府确定为“互联网+制造”区域试点后,大量的“泸州造”工业产品,将借助这个平台走出国门。

  作为四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在泸州与“互联网+”互融共生。今年以来,泸州围绕产业转型,推进传统机械加工向智能制造、服务制造业渐进发展,正在加快打造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目前着力打造的中国制造2025“泸州模式”便是重要的一环。

  我们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为转型砝码,在工程机械、酒类生产、医疗器械、智能电网等行业先行推广智能化制造,同时引进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技术,提升工业制造智能化水平。今年,泸州重点推行了智能工厂、智能产品示范。另一方面,泸州选择长江机械公司作为试点,先期推进智能工厂模式。在生产智能化上,采用全自动生产线、高端工业机器人和企业数字管理平台相结合,将建成灵活高效的智能化生产服务系统。

  B用好交通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

  华西都市报:泸州将如何利用“千里水路”的优势对接“一带一路”战略?

  丁湘:泸州所处的川滇黔渝结合部地区具有融入成渝、拓展滇黔进而联结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独特区位,而且沿江特色产业突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立体交通枢纽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依托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是我们的总体思路,即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对接“一带一路”西南地区开放态势,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开放合作,依托长江经济带重要港口和全国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加快融入区域协作发展。

  华西都市报:泸州提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丁湘:泸州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地,是国家布局的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程”,形成了集“水、公、铁、空”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

  水:泸州港是川滇黔地区唯一的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泸州进口商品保税直销中心已建成营运,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即将建成投运。泸州港现有货运码头110座,泊位190个,货物吞吐能力3540万吨。现已开通泸州—武汉—台湾、泸州—南京—韩国集装箱近洋航线,以及泸州至武汉、南京、上海集装箱班轮航线和泸州至昆明、成都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2014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313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2万标箱;2014年全市水路货运输周转量107.2亿吨公里,位居四川省第一位。

  公:已建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378公里,居四川省第六位、川南第一位。实现1小时到重庆、2小时30分到成都、4小时到贵阳。目前,正加快建设叙永—古蔺、叙永—宜宾、泸州—荣昌3条高速公路,积极做好泸州—永川、叙永—威信2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到2018年,泸州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580多公里。

  铁:已建成3条铁路,通车里程185公里。今年将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泸州段、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渝昆高铁已列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快推进。

  空:已开通14条航线,属四川第三大支线机场。2001年来,旅客量年均增长16%,2014年实现旅客吞吐量71万人次。泸州新机场按4D级建设,4E级规划,预计2017年建成通航。到2020年,泸州新机场将成为长江上游重要区域中心机场和国际空港。

  C走出去引进来利用“一带一路”掘金

  华西都市报:四川计划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3年掘金500亿美元。对此,泸州有怎样的思考和规划?

  丁湘:首先是加强国际物流通达。对接“渝新欧”“蓉新欧”,拓展滇黔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与欧洲和中亚物流连接,继续加强与南京、上海等港口港区合作,加快泸州港设立国家开放水运口岸,积极推动设立综合保税区,打造西南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心。

  其次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现代医药、现代农业、开发建筑业、现代服务业“八大产业”,强力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发展,并把“产业转型发展年”作为今年的工作主题。为此,我们将重点改造提升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页岩气等新能源。同时将推动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西南地区数据灾备基地和四川大数据中心在泸建设。此外,还将加快发展“梯次推进”的十大现代服务业,并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发展精品果业、绿色蔬菜业、特色经作业、高效林竹业、现代养殖业、粮食产业、加工物流业、休闲农业“八大特色农业产业”。

  第三是拓展优势产业市场。用好“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金字招牌,鼓励本地白酒企业主动对接国外市场,重点开拓、深度开拓蒙、俄市场。同时对接中亚国家农业产业优势,加快泸州化工产业与中亚国家市场对接,提供符合国际需求的农业化肥等产品。

  第四是发挥泸州龙头建筑企业的基础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动其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外派劳务输出。同时打造“互联网+”泸州品牌,引导传统企业转型线上、平台企业布局线下并形成互动。此外还将开展跨境电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采购区域,进行直采直销,实现跨境贸易、国内电商、快递配送同步繁荣。

  D抓住试点机遇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华西都市报:泸州是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未来的泸州将变成什么样?

  丁湘:未来,泸州将成为四川除成都以外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城市经济发达、功能完善、健康生态,具有较强的聚集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到2017年,泸州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30万,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3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综合交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150万人,城区面积力争达到15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辐射功能较强的综合服务中心。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200万人,城区面积力争达到200平方公里,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一张名片◎“一带一路”城市明珠

  “江山酒港”的城市特色

  丁湘把泸州的城市特色简要概括为“江、山、酒、港”。泸州是一座“江城”。泸州境内大小江河70余条,交织成网。主城区被长江、沱江两江环抱,可谓“江在城中,江城相融”。

  泸州也是一座“山城”。泸州地处丘陵地带,城市依山而建,建筑错落有致,呈现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特征,素有“小山城”之称。

  泸州是一座“酒城”。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酿酒历史悠久,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1961年,朱德由云南赴川讨袁驻节泸州时曾留下诗歌一首:“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火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泸州因此享有“中国酒城”的美誉。

  泸州是一座“港城”。泸州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是长江上游第一个铁路直接进入堆场的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已达100万标箱,是长江第九大港口、长江上游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口。一个目标

  打造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围绕长、沱两江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山水脉络,泸州将以两江四岸为突破口,以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沱江新城为重点,加快两江滨江路的延伸建设,注重滨江界面的景观风貌控制,塑造与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间。加快倒流河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的生态保护和景观打造;加快大、小河街、沙湾古街、宝莲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把生态观光和历史游览有机融合,丰富城市的景观性和文化体验性。加强在城市建设中绿色建筑的推广,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打造长江上游富有历史人文气息特色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一个体系

  一主四副多点的“大泸州”

  在“一主四副多点”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泸州将以中心城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为核心,带动泸县、合江、古蔺、叙永四县发展,推进“大泸州”区域的城城统筹和城乡统筹,稳步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指导四个县城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泸县、合江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叙永、古蔺县城建设。同时将实施重点小城镇培育发展战略,支持通滩等22个重点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尽快形成一批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曾业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