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南琼海潭门千余渔民过南海文化节 祭海拼技能

2015年08月01日 14: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茜翼

    2015年海南琼海潭门镇第六届南海传统文化节1日开幕,千名渔民祭海、秀传统技艺,参加这项渔乡特色民俗活动,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赶海”。

  琼海市潭门中心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是海南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给养基地和深远海鱼货集散销售基地。

  上午十时许,传统的祭海仪式在潭门港老码头举行,潭门渔民自古以来就有祭海的民俗。每年中元节前后,渔民们都会拜祭龙王、海神娘娘,祭船,送渔灯,祈求保佑在新的一年平安,获得大丰收。

  祭祀仪式上,一位渔民立于一艘500吨钢制渔船船头,单手插腰,另一手紧握大海螺号,面向远方吹出了悠扬的号声,岸上奏起民乐,舞龙舞狮队和鲤鱼队起舞。中午12时,为期两个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渔结束,海南省近九千艘休渔船只出海进行捕捞作业。

  “海上传统生产技能比赛”、“海上应急救助比赛”、“赶海寻宝大赛”、“拔河”比赛现场人山人海,丰富的活动展现了潭门古老的民众文化和现代渔民的风貌。在潭门海边进行的“海上丝绸之路”珍宝展览,海捞瓷、海产工艺品、青铜器、琉璃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悉数亮相。

  潭门镇镇长甘杰介绍,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时曾嘱托,“将潭门发展好,让潭门的渔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两年来,潭门由“水通、路通、桥通”升级为“路通、财通、人心通”,发生了大变化。在潭门镇,坑洼的碎石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行道树日渐葱郁,船舵、船锚等饰物独具风情,新兴的贝艺坊、海鲜馆、航海配件店生意红火,往来游客络绎不绝。

  潭门镇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称,潭门渔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造大船,闯深海”。去年潭门渔民更新改造的20多艘钢质渔船已全部出过海,渔船从80吨位的木质船升级为350吨的钢质渔船,吨位大、配备好,有利于渔民从事远洋生产。

  丁之乐说,潭门人以其大智大勇大爱的南海精神,在浩瀚的南海闯海牧渔,搏风击浪斗海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潭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宣誓了祖国的南海主权。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