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昂起外向型经济发展龙头

2015年08月03日 02:3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来天津投资项目达217个,到位资金734.5亿元;河北省来天津投资项目234个,到位资金237.7亿元;京冀两地已占天津国内招商引资的43.7%。天津自贸试验区战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应逐步显现。”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宋岗新在7月27日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作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在推动京津冀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工作人员徐斐向记者演示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行政许可服务与绩效管理系统”。系统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自贸区三大片区新登记市场主体7053户,同比增长108.67%;注册资本(金)1739.79亿元,同比增长247.53%。

  天津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剑刚表示,天津自贸区区别于其他3个自贸区的核心使命有两个:一是建设中国金融租赁流转平台,在融资租赁业务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天津继续发展该业务;二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天津市目前已对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主要任务和措施进行了分解,其中,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天津自贸区共分解出17条任务,包括完善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业务一体化改革、优化无水港布局、建立产业转移引导基金等。

  今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形成第一批制度创新清单共122条,包括政府服务和监管创新、促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促进创新要素集聚与流动。为了使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天津市政府还将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预期效果进行独立评估,以确保实施效率和质量。

  在通关方面,天津海关积极支持自贸区建设,推出了两批26项监管创新制度,涉及保税货物运输、贸易便利化、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等方面。其中,保税货物自行运输制度出台后,保税货物流转时间节省一半,物流成本减少30%。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推出后,平均每票报关单的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至2天缩短到2小时,节约报关成本70%。

  金城银行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获批设立的民营银行,是天津自贸区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一大亮点,开业3个月资产规模超过70亿元。

  自挂牌以来,天津自贸区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开展,金融创新有序推进。截至6月30日,自贸区机构共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3019个,自贸区企业开立资本项下外汇账户65个;跨境收支(含跨境人民币业务)80.5亿美元,结售汇38.5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59.7亿元。

  在金融创新政策方面,6月份,银行为自贸试验区企业直接办理外商直接投资(FDI)项下登记15笔,注册资本10.16亿美元,境外投资(ODI)登记1笔,协议投资额568.3万美元。

  天津市还率先开展跨国企业集团实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截至目前,已有16家企业集团与6家银行签署协议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其中4家企业发生实际业务,流入资金5.6亿元。天津自贸试验区还诞生了我国首笔跨境联合租赁业务。汇众(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完成共同出资1.8亿美元购买海洋工程装备设备,提供海外进行租赁。

  天津自贸试验区获批挂牌后,跨境电商企业增长迅速。目前,天津市形成了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东丽航空商务区等跨境电子商务创新试验区。亚马逊[微博]美国、全麦网、纵腾网络等一批跨境电商在津落户,蒲尚科技、优众网、一帆海购网等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壮大,天津已聚集跨境电商企业200余家。

  在出口方面,天津市将“清单核放、汇兑申报”的跨境出口业务中的通关、退税、结汇全流程打通。利和集团正在实践“B2B2C跨境出口+海外仓”的业务模式,开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新途径,试点建设“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跨境物流仓储外贸服务平台”,已通过海关报关400多万美元,实现销售额1000多万美元。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武清区开发了基于中韩海运直邮的进口业务。

  目前,天津正在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平台建设,依托电子口岸,加快构建完成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全业务模式与各创新试验平台有效对接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电商、物流、金融等企业主体之间进行数据对接和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