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80旬"失独"老妪:不敢看合照 晚上六点就关家门

2015年08月04日 15: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蔡敏婕

  “说实话,儿子离开后,就相当于家中的顶梁柱塌了。”林婆婆4日在广州说,每天到了晚上六点,就会把关闭家门,不再出去,“别人万家灯火,自己却孤灯独照,很凄凉,但是既成事实,我只能去面对。”

  今年83岁的林婆婆,本来拥有一家三口的家庭,琴瑟调和,儿子孝顺。27年前,时年24岁的儿子车祸身亡。十年后,因脑血栓在床上瘫痪已久的丈夫离世。偌大的房间里,空荡荡地只剩下她一人。“很悲伤,我从来没试过一个人生活。”

  儿子和丈夫相继去世后,林婆婆将家人合照藏了起来,房间里只放着儿子幼年时期的寸照,“不敢再看合照,怕伤心。”

  已经独居二十载的林婆婆,目前生活还能自理,看上去精神矍铄。她的床上放着两样东西,一根竹子和一把火钳。

  早年的工作劳累,使林婆婆落下腰肌劳损的后遗症,左侧髋部做完手术后,目前只能用钢板固定,行走不利索,不能弯腰。每天早上,她只能先用竹子做支撑起床,再用火钳把凳子勾过来下地,“有时候实在不行,我就会大声叫人过来,但是邻居们也不是经常在家,很多时候还是要靠自己。”

  “我有时候会觉得很辛苦,遇到办理不到的事情就会想哭,因为贴一块膏药也没有人帮忙。”林婆婆患有心脏病、关节炎等十几种疾病,每天都要吃药。她的药已经堆满了一个半米高的小药柜。

  “有一次做手术,医生告诉我至少要6天才能下床,6天后我真的就下床了。”林婆婆称,当时医生们都很惊讶,说同期的一个老婆婆要在病床睡一个半月才肯起来,林婆婆笑了笑说,“别人住院,家人都在旁照顾,我没有人可以依赖,要靠自己回家煮饭买菜。”

  由于行动不利索,在林婆婆的家里,都有她自己的“小发明”。

  风扇和柜子下,都被一个个带滚轮的木架子固定着,方便被她拖动,“年纪大了,很多东西我都拿不起来,只能自己想办法,叫义工帮我收集一些烂木板做架子。做好架子后,我再刷上一层漆,有颜色,好看些。”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的后半生该如何安放,是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有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广州户籍失独人员逾2300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的失独老人近1400人。

  为解决日渐凸显的失独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广州近日首次设立“失独养老专区”。

  有分析人士指出,广州开辟“失独专区”,对于失独养老有“破冰”意义,但当前整个制度层面对失独老人的公共关注依然滞后,对保障失独群体的公共责任的定义仍显得模糊,社会抚养费对失独群体如何分配,目前仍未形成明确的制度通道。因此,无论在住房、就医,还是养老上,都需要在公共层面落实对失独人员的关照。

  平日爱唱粤曲的林婆婆,也喜欢看时事新闻,与她相关的政策规定,都会收集起来。对于广州近期在老人院设立的“失独专区”,林婆婆表示赞同,认为失独的家庭可以“抱团取暖”,大家同病相怜,有共同语言,更容易交流。

  “现在国家开始关注我们这个群体,颁发一系列扶持‘失独老人’的政策,获得的生活补助也逐年上升。”

  林婆婆说,目前每个月政府给予的生活补助,从2008年的300元(人民币,下同)上升至目前的1500元,再加上工厂的退休费用,生活支出没有问题。同时,政府也有派一些义工帮她清理卫生,一个月有12个小时的服务时限。“比起刚开始的那段日子,现在的我感觉好点了,这些都要靠自己走过来。”

  夕阳西下,阳光照射在林婆婆屋外的一棵桂花树上,她每天都会用水浇它。“这棵树是我最喜欢的,因为是他(指丈夫)还在的时候种下的。”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