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温下的广州铁路洗衣工:一天清洗列车卧具四万件

2015年08月04日 18: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盛家 郭军

  高温下的广州铁路洗衣工 李盛家 摄

  高温下的广州铁路洗衣工 李盛家 摄

中新网广州8月4日电 题:高温下的广州铁路洗衣工:一天清洗列车卧具四万件

 

  作者 李盛家 郭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洗衣房与水打交道,肯定和高温没什么关系。其实,火车整备车间的洗衣房和其他岗位一样是离高温最近的岗位。

  记者近日走进广铁集团广州客运段整备车间洗衣房,探访每天奋战在这里的铁路“幕后英雄”。据了解,时值剩下酷暑,30多度的室外气温再加上烘干机、熨烫机等多台机器运转散发出的热量,洗涤车间的室内温度一般高达40度。这里的员工每天都承受着高温、高湿的双重“烤验”。

  任务:每天清洗四万多件卧具备品

  8月1日下午,正是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室外气温攀升到38摄氏度。跨进洗衣房,伴着机房的轰鸣噪声,一股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只见工业洗衣机、烘干机、熨烫机同时开工,巨大的熨烫机上不时有蒸汽升腾起来,换下的卧具备品整齐地放在一旁等候清洗。

  据了解,整备车间负责清洗全段32趟列车换下的被套、被单、桌布、窗帘、椅套等卧具备品,总数达4万多件。现在正值暑运期间,广州客运段平均每天加开14趟临客列车,再加上原有的18趟图定列车,每天火车的卧具备品使用频率很高。洗衣房的12名洗衣工每天要清点、清洗、烘干4万多件卧具备品。

  现在处于雨季频发期,遇上火车晚点,经常列车在深夜才到站,洗衣工们马不停蹄地要开始拆洗清点卧具,经常在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12多个小时。负责登记洗衣粉等用量的洗衣房工班长寇薇介绍,别看这里只负责清洗备品这一项工作,一年要用掉的洗衣粉量加在一起将近有二十多万斤。

  “我们干得不仅仅是体力活,意志力也得强啊。”寇薇说,“我们后勤员工个个都是最棒的,特别是车间的女同志,本来在体力上本来就不如男生强,每天承担这么大的工作量,但她们一点都不逊色,有时加班连家庭、孩子都没时间照料,她们挺不容易的。”

  “儿子说我的手太粗糙了,刮得他不舒服,有时都不让我碰他。”洗衣工寇薇开玩笑地说,她的双手比平常人多出了很多皱纹,皮肤也略显干燥。由于经常接触消毒粉和洗衣液,久而久之双手就慢慢被侵蚀了。

  现场:没站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在不停滚动的熨烫机旁,一个温度计挂在墙上,整备车间的气温红线已经逼近40度。刚清洗完的卧具备品被师傅们送到熨烫区进行烘干、熨烫,经过熨烫机的高温烘烤,潮湿的备品几秒钟后就变得十分干燥平整了。

  站在熨烫机前的师傅们无一例外地穿着短裤背心,他们将洗好的被单一块块送进熨烫机,额头上满是沁出的汗珠,尽管每天都要喝下十几杯水,但厕所却不常去,因为每天都在熨烫机旁连续工作6、7个小时,熨烫上千件备品,水都变成汗水“蒸发”掉了。当被问到工作累不累时,师傅们总是笑笑答道:“习惯了,还好。”

  熨烫完的备品通过机器马上折叠打包,再用汽车运送到车库,将近100多斤的卧具全靠师傅们手工提上列车,平均每天收发量多达两吨。

  心声:用行动代替语言

  在整备车间有洗衣房、仓库组、汽车班等小组,师傅们分工协作,确保卧具备品的洗涤速度和质量。晚上抵达广州站的列车,早上换下试用过的卧具,中午之前就能清洗干净送上列车,再次服务旅客。

  整备车间共有员工158人,平均年龄50岁,他们不善言辞,经历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在暑运期间由于加开临客,工作量更是增加不少,职工经常要加班加点才能干完。(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