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将建40-60个居家养老中心

2015年08月10日 14:34   来源:北京晚报   叶晓彦

    今天上午,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万钧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今年本市将再建40-60个居家养老中心,同时对于市民关心的所有公办养老机构是否都会转成民办进行了现场答疑。

  李万钧表示,从去年开始,本市逐渐调整养老发展战略,从过去注重建设大型养老机构,转为以居家养老为重心。“因为全社会有90%的老人其实需要的是居家养老,养老问题在家就能解决,就能减少社会建设养老院的负担。”这种居家养老中心就在老人所居住的街道社区里,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100多个,今年计划再建设40-60个,到明年年底可以完成200多个居家养老中心的建设,实现所有街道全覆盖。

  李万钧说,老年人养老最大的需要其实就是吃饭、生病后的护理、看病三大方面。在老年饭桌方面,今年政府将投入几千万元,专门扶持大型餐饮企业,包区包片,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有的采取送餐车的形式,有的开办餐饮点,有的还能直接送到老人家里。与此同时,老人在老年饭桌吃饭,政府还有一定的补贴。李万钧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份10元的饭,政府补贴4到5元。

  护理员从哪儿来?

  今年将成立

  护理员学校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养老床位12万张,平均以每年一万张的速度建设着,但李万钧透露,这些养老床位的空置率在60%左右,略好于全国的不足50%的现状。“养老床位建设速度快,也来带了问题。”李万钧解释说,一方面这导致了养老机构软件水平跟不上。“比如护理员,现在就很难招,需求量大,水平却参差不齐,城里服务好价格合适的供不应求,郊区护理水平和规范水平低,所以空置率就高。”李万钧透露,从今年,市民政局将成立专门护理员学校,统一招收护理员,对其进行培训后再分配到各个养老院,并且支持品牌养老院输出管理规范和标准,鼓励连锁经营,带动养老机构软件水平的提高。另外,对于郊区养老院来说,原来政策上不允许对外开放,他们只能承接五保老人以及本乡镇的老人,“这类人群少,所以空置率较高。”市民政局目前正联合市发改委进行调研,准备对乡镇养老机构进行统一改造和提升,对社会开放。以后乡镇养老机构不仅能接收困难老人,也可以承接社会上的老人入住。“其实这些养老机构大都在青山绿水的地方,环境不错,缺的是硬件水平提高,如果老年人入住医保、养生能衔接上,也能提高入住率。”

  补贴刷卡打折都能办

  北京通明年年底

  全部发放完成

  从今年1月1日起,本市老年人原来使用的纸质“养老(助残)券”逐渐更换成“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这张卡不仅是养老服务补贴额度账户,还能实现金融借记账户、电子现金账户、预置计次免费乘公交车、游览公园刷卡功能等。

  李万钧说,“北京通”的发放分三步走,第一步将发放给50万80岁以上的老人;第二步发放给65岁以上的老人,涉及165万人左右,今年年底力争实现;第三步对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预计明年年底完成。“北京通”与银行卡一样,一卡多用,除了进公园免费乘车,免费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娱乐机构,还是老年人的打折卡,拿着这个卡可以到指定的超市、餐厅消费,持卡打折。即使是老人的亲人,拿老年人的卡同样可以打折,真正体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京津冀协同养老

  高碑店正在建

  30万平方米养老社区

  李万钧表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很多行业都要搬出北京,本市也不再建大型的养老中心,“但我给大家吃个定心丸,养老不属于被疏解的范围。”李万钧说,养老是我们社会公共服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点,目前需要养老服务的人群在北京约300万到400万人。“这是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指标,不但不应该疏解,反而应该加强。”虽然北京不再建设大型养老中心,但可以在北京周边建设。李万钧透露,在距离北京1小时车程的河北高碑店,目前正在建设一个30万平方米的养老社区,这里有医院、有护理,不出社区,所有养老问题都能解决。“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建设、床位、餐饮、护理这些补贴支持政策怎么才能出北京,延续到河北和天津。医保政策三地也不太一样,如果让老人在河北天津养老,回北京看病开药,就太不方便了。如果能打通这些‘肠梗阻’,老人在哪儿养老都一样。”李万钧说,目前高碑店在建的养老社区是试点,“我们正在研究北京这边的政策怎么出,怎么重点支持,如果这个试点成功,北京周边地区都可以‘照方抓药’。”

  误解求证

  公办养老机构

  不会都转民办

  市民政局曾表示,从本月起,本市的公办养老机构将逐渐转为民营。“难道所有的公办养老院都要变成民营?转了之后会不会涨价?或者为了降低成本,会不会降低服务质量?”有市民对此提出疑问。李万钧解释,并不是所有公办养老机构都会转成民办。“为什么要这么改?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好的公办养老机构门口排大队,但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办养老机构的空置率非常高。”李万钧说,因为体制死板,接收人群固定,运营机制不灵活,这些公办养老机构势必要走进“死胡同”,比如乡镇一级的养老机构,公办机构如果办得好,就没有必要转。因此,即将转成民办的都是经营有困难的,“既能引进民间资本和智慧,又能提升养老机构品质,何乐而不为呢?”李万钧举例,政府在大兴投资建成了一家拥有400多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并且通过招投标引入北京一家五星级民办养老机构承接运营。“老人的担心,政府都已经想到了,民办之后价格不会跟着大幅度上涨,因为是政府投资建设,对价格、入住人群都有一定的控制。”李万钧说,政府规定这家养老机构20%的床位要专门接收低保、低收入老人,80%的床位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价格也会控制,不会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