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煤炭产业重塑产业新优势

2015年08月11日 13:21   来源:新华网    王宏伟 王衡

  甘肃产煤第一大市平凉,因黄帝向崆峒山的广成子“问至道之精”,一直享有“问道”盛名。近年来,面对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和扶贫攻坚重任,平凉再次发扬“问道”精神,不断自我否定,追问产业升级之路,逐步走出一条“三新”道路:重塑新优势、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动力。

  煤炭重塑产业新优势

  陇东平凉煤炭资源丰富,原煤产量占甘肃总产量的近一半。由原煤、煤电、煤化工等构成的煤炭产业,占据平凉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

  然而,随着近年我国煤炭需求下降、煤炭价格下滑,平凉煤炭产业遭遇爬坡迈坎。今年前4个月,平凉发电量同比下降近三分之一,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甘肃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华亭煤业集团去年生产1853万吨煤炭的利润总额只有3亿元,不到2011年的六分之一。

  资源丰富的传统优势不再,煤炭产业未来之路在哪里?

  经过不断探索,平凉决定用循环经济理念重塑煤炭产业新优势,打造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支撑、化工冶材为主导的特色循环产业集群,按照“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的要求,促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和综合利用。

  构筑全产业链,是华亭煤业集团抗击下行压力的法宝。当前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到70%以上。严峻形势下,今年上半年华亭煤业集团仍实现整体盈利。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上官科峰说:“原因在于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条,原煤板块虽然亏损,但煤制甲醇项目却保持盈利。”

  煤制甲醇只是煤炭延伸的第一步。目前,采用世界领先技术的华煤集团年产20万吨的甲醇制聚丙烯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建成后将把煤炭转化的60万吨甲醇全部“吃”掉。

  “互联网+”创造市场新需求

  今天,“互联网+”在平凉这个西部城市也热潮涌动,一大批本土企业借此开拓市场,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平凉市德美商贸有限公司是静宁县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过去几年一直想开拓农村市场,却屡遭挫折。2012年,投资1700万元、面积3600平方米的李店镇德美超市开张后,因客流量少,效益不佳。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开发的金穗“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平台,让德美商贸公司看到了希望。进入这个平台后,德美超市面向农村的销售额从去年10月的不足1万元,发展到目前的每月近20万元。

  “虽然网销金额还不多,但增速很快,前景非常看好。”德美商贸公司总经理田选宾说,静宁农村人口40万,这几年农民靠种苹果致富,农村市场无疑十分巨大。由于乡镇常住人口少,按照布局实体店的开拓市场的传统方式,企业无法承受。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

  从林果到畜牧,从农业到旅游,平凉城乡到处闪动着“互联网+”的身影。

  根据大数据分析和游客抽调,今年5月初,平凉崆峒山景区人气指数居全国前列。据平凉崆峒山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这一佳绩的背后,是崆峒山自2013年以来打造的以“互联网+”为内核的智慧旅游:游客通过微信平台和客户端即可订购门票、免费获取语音导游等服务,一些原本想到其他地方的游客转而来崆峒山,甚至还有不少回头客。

  养生培育发展新动力

  作为一个西部城市,平凉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仍有40多万人待脱贫。仅靠原有产业,难以实现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

  新的发展动力在哪里?在多次“头脑风暴”后,平凉把养生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来抓,目标是将其打造为支柱产业。

  发展养生产业,平凉并非心血来潮。首先源于悠久的养生文化传统,黄帝所问之道,其实就包含养生之道。平凉还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乡,所在的陇东地区是我国中医养生文化发源地。

  正是基于此,2013年国家批准甘肃建设陇东南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如今,养生产业在平凉风生水起,皇甫谧文化园、养生论坛、养生名宴、中医养生馆纷纷涌现,各类养生企业和门店达326家。

  地处市中心的平凉皇甫谧养生院,平时人流不断,节假日经常爆满。院长陈丛笑说:“来我们这体验岩盘浴、五行经络芳香养生、皇甫谧养生茶等养生项目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常从早忙到晚。”

  以养生为统领,旅游、农业等产业有了新的内涵,相互间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平凉以养生为特色的旅游业,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均在25%以上,2014年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预计到2020年达到2700万人次、直接就业人数4万人以上。

  “栽好苹果养好牛,增收致富不用愁”。苹果和肉牛这两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在平凉已实现“农村户均2头牛、人均1亩苹果”。平凉借此发展美食养生,17家餐饮企业开发出23种养生名宴。

  养生产业优化了经济结构。今年平凉第三产业比重有望超过第二产业,这对平凉这个工业城市来说将是一个历史性拐点,并为平凉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记者王宏伟、王衡)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