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达州构建“四向”对外开放大格局

2015年08月11日 06:51   来源:华西都市报   

  “一带一路”战略大幕拉开,作为地处四川东北部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达州,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也是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面对这一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达州将以怎样的姿态与谋略,来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近日,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惠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畅谈达州将如何审时度势,搭乘“一带一路”战略快车,加快建成重要节点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

  构建“四向”开放大格局

  华西都市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作为内陆城市的达州,如何定位?

  包惠:“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多边合作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达州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沟通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也是国家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十”字铁路公路交通网的重要节点城市。为搭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快车,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鲜明提出把达州建设成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

  华西都市报:正在致力于打造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达州,是全国次级交通枢纽。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达州如何借力区位优势做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包惠: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我们已形成初步总体设计方案,概括起来就是借力区位优势,着力构建“四向”对外开放大格局。向东,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经万州、武汉、上海,连接长三角、珠三角,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借助泛亚铁路南通道,经重庆、昆明,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东南亚,融入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向北,借助中欧班列和四川东部北向出川通道,经成都、西安,连接欧亚大陆桥,进入中亚、欧洲,融入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首要的是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们研究梳理出未来3-5年可开工的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3200亿元。一方面,积极争取规划建设成都—达州—万州—武汉、重庆—达州—西安两条高速铁路,加快建设达营、巴万两条高速公路,与全国主要交通骨架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达州交通三年推进方案,重点抓好达宣达开城际快速通道、绕城高速公路、渠江航道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区域内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加快推进达州新机场建设,力争每年开辟一条新航线,提升空中快速通道通航能力。

  破解瓶颈 做好外向型经济文章

  华西都市报:在突出做好“一带一路”经贸主题方面,达州有优质的资源和产品,也有很好的企业,在鼓励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方面,如何做好经贸文章?

  包惠:外向型经济发展将是达州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选择,“一带一路”推进建设将是达州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努力抓住的机遇。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3.25亿美元;出口企业不断壮大,现有外贸经营备案企业220家;出口产品不断增多,现已达到10个类别40多个品种;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现已达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达州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中国“苎麻、黄花、乌梅、糯米”之乡和“油橄榄、富硒茶、醪糟”之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磷硫化工、清洁能源汽车、纺织鞋服、机械电子、新材料、特色农副产品等优势产业,推进经贸大发展。一是着力培育壮大主体企业。一方面,继续推动川环科技、东柳醪糟、杀菌钱包等重点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规模,鼓励瓮福、优尼科等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抓好出口企业培育,力争每年新增备案企业30户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出口产业基础,将达州经开区、大竹开发区、宣汉开发区建成机械电子、轻纺鞋服、新材料加工产品出口基地。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境外发展。主动对接全省“251”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达钢集团、四川一新投资、云内动力公司等重点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四是积极争取设立达州海关。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创建海关的各项指标,力争到2017年备案企业数量达到400家,进出口总额突破8亿美元,建设对外交流的直接平台,从根本上破解达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瓶颈,为达州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便捷、低成本、高效的通关服务。

  围绕特色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华西都市报:达州产业优势明显,在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上,达州如何实现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借力“互联网+”做大做强,实现达州经济华丽转身?

  包惠:通过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达州已初步形成了天然气化工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鞋服加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等为辅的“1+4”产业发展格局,面对“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一步达州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充分利用达州丰富的天然气、硫磺、页岩和煤炭资源,进一步加强与成渝西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达州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发展,最终形成有机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和无机化工相结合的天然气能源化工聚集区,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的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充分依托川环科技、川东电缆、新达泵业等企业,加快本地机电骨干企业发展,并加强与成渝西昆大企业大集团对接,积极承接汽摩配件和机械装备制造配件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汽摩产业配套基地。

  以达钢集团、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拓展与成渝西昆冶金、新型建材企业合作,延伸冶金、建材、新型墙体材料、专业化建筑陶瓷生产产业链,加快建设秦巴地区规模最大的冶金建材生产基地。

  突出抓好生猪、肉牛、黑鸡、白鹅四大畜禽产品和苎麻、富硒茶叶、黄花、油橄榄、中药材、马铃薯、醪糟、香椿八大农副产品的生产及精深加工,以塔坨农副产品市场、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引入大型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加快建设面向成渝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和精深加工基地。

  在持续做大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达州正致力于走市场化道路,引进先进设计和管理团队,规划建设“达州网上商城”,借助“互联网+”推广达州产品、开展网上合作,打通从产品生产到对外销售的“中梗阻”,扩大达州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影响力。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对外战略合作新亮点

  华西都市报:达州历史悠久,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巴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开发潜力巨大。在弘扬“一带一路”合作精神,密切区域人文交流方面,达州有哪些具体措施,将达州的文旅资源做大做强?

  包惠:文化旅游业也是推动达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大亮点。达州拥有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的自然风光,以及以巴人文化、賨人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并明确提出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对外战略合作的新亮点,让更多外地游客、投资商了解达州的资源特色、产业政策和投资环境,以推动达州经济的对外合作和外向型发展。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近年来,我们共建成国家4A旅游景区2个、3A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将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对外贸易的产品、活动等方方面面,提升达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去年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世界各地的农民艺术家汇聚达州、同台献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人文交流和互动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

  城市明珠

  A

  巴人故里

  达州的巴人文化古老厚重。“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根据《山海经·海内经》等古籍传说来看,巴文化可以追溯到五帝时代。

  达州巴人文化尤以宣汉罗家坝遗址为盛,距今3700—4700年历史,与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齐名,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是巴人历史的见证。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的,1996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发掘,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2000多件珍贵文物。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为新时器时期至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时期文物,历史年代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除了罗家坝遗址,在达州境内还发掘出城坝遗址,遗址在春秋战国时为古賨国之賨城,而賨人作为巴人的一支,其发掘对于巴文化的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再一次印证了达州作为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巴文化活动腹心地带的历史地位。

  B

  中国“气都”

  达州底气十足,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气都”,位于境内宣汉的普光气田,天然气资源远景储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

  普光气田是迄今为止我国已投产的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个年产能百亿立方米级的特大高含硫气田,也是国内三大年产能百亿立方米级的气田之一。

  经过近6年的开发,普光气田进入稳产阶段,共有生产气井54口,日产天然气2800万方,年产量为106亿立方米左右,累计生产混合天然气超过500亿立方米,外送天然气超过300亿立方米,长江中下游重庆、湖北、安徽、上海等8省(市)2亿人口从中获益。

  普光气田还是国内最大的硫黄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7月中旬,普光气田已累计生产硫黄突破1000万吨大关。预计2015年硫黄产量达200万吨以上,约占中国石化总产量的2/3,占国内总产量的1/3。目前,普光气田稳居国内硫黄生产龙头地位,使我国硫黄对外依存度大大降低,为我国磷肥产业及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原料支撑。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