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投入加大 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上半年河南省中小微企业营收超3万亿元
“到明年年底,这里的石榴产业产值将达到6500万元,预计2017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8月11日,站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自家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的地头,来自鄂西贫困小山村32岁的土家族小伙张棕顺信心满满地说。
张棕顺是清华大学EMBA班的高材生,受到“互联网+农业”的创业梦想感召,经湖北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牵线,来到淅川县承包了5000亩土地种植石榴,并创办了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网络社群未产先预售出600万元石榴果,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榴哥”。
张棕顺试水“互联网+农业”,这只是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了解到,随着国家和河南省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上半年,全省中小微企业(不含巩义市,下同)营业收入31170.27亿元,同比增长4.56%;利润总额3090.70亿元,同比增长6.91%。
“无论是稳运行还是调结构,最终都要落到企业身上,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身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主任王照平表示,作为中小微企业的主管部门,要强化政策落实,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河南省中小企业统计月报》显示,截至6月底,全省共有中小微企业43.35万家,从业人员1227.17万人,资产总额27501亿元。据统计,全省中小微企业贡献了全省约50%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60%的出口、70%的科技创新、80%的新增就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今年以来,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在税收、融资、出口、创业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专门印发了减轻企业负担年度工作方案,上半年共为企业减负85.4亿元。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企业服务机构共受理问题2749条,已解决2638条,解决率96%。
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河南省建立了工业企业资金保障协调机制,13个省辖市设立了“过桥”资金池。不仅如此,上半年,河南省实施万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筛选确定新入库159家“百家成长企业”和1166家“千家培育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联合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8部门建立小微企业考评体系,会同银监局开展全省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对接活动,目前已收到300余家企业融资申请,同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截至6月底共10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全省中小微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也取得可喜的转化成果。上半年,全省中小微企业科研经费投入101.48亿元,同比增长123.18%,其中企业自筹81.40亿元,占81%,同比增长144.44%。中小微企业科研项目数11010个,同比增长229.84%。其中获得专利的项目数7605个,同比增长297.66%。新技术、新产品生产增加销售收入337.96亿元,同比增长141.92%。
“河南省正在积极研究谋划‘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争取下半年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王照平表示,下一步,河南省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新三板进行融资,组织好中小微企业银企对接和产学研对接活动;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考核评价机制,继续开展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加快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年底前力争实现省平台与窗口平台互联互通;做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力争全年培训各类管理人才3万人次以上,推动全省工业经济行稳致远。(谭勇)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