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带来的贬值效应仍在显现。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前日再次大幅度下调1008个基点至6.3306。即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一度逼近跌停,但最后半小时快速回调,收盘报6.3870。
面对连连跌势,专家表示系“释放前期积累的贬值压力”,之前人民币汇率过于高估,且偏移市场预期时间较长。因此,小幅贬值对回归均衡汇率、促进出口都有好处,这既不是“跳水”,更不是“货币战争”。
“刚刚启动中间价报价的新机制,肯定有一个磨合期,近几天出现贬值都不奇怪。”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记者,与此前欧元贬值20%多,日元、卢布贬值超过50%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仅3%左右,属于是良性、温和的过程。从2014年至2015年7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高达14%,适当贬值十分必要。
“没有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的货币。短期内汇率的较大波动,一方面是前期外汇供求失衡市场情绪的集中宣泄,另一方面也是汇率反向调整后市场力量重新积聚的过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市场基于经济基本面和外汇供求关系的正常调整,不至于演变成失控的市场恐慌和外汇流动性枯竭。
市场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从后市看,人民币汇率多久止跌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12日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人民币不会出现持续贬值,并从经济增速、贸易顺差、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美元加息预期等五方面,详解了人民币背后的物质基础和支撑。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人民币贬值引发“货币战争”,汪涛表示,中国没有启动、也没必要参与全球货币贬值竞争。尽管只是个别报道,但这种解读将不利于市场稳定,会误导公众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产生消极、错误的判断。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预期管理,及时披露更多的事实和数据,防止形成固化的单方面的大幅贬值预期。
记者发现,互联网及微信上近两天广泛流传的相关文章,已经显示了部分公众的担忧。对此,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表示,过去多年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国内外都适应了这种状况,对这两天调整性的贬值一时不适应,各种疑虑和猜测是市场的过度反应。
在丁志杰看来,淡化中间价管理后,人民币汇率波幅将增大,确实存在短期内连续贬值、资本流出以及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可能性。建议央行通过加强资本流动管理,减少这方面的压力。对一些违法的、有较大危害性的资本流动,保持密切关注和监测,必要时可以采取相应手段。“但中国不会因此加强资本管制。”丁志杰说。
央行已表示,将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对银行跨境本外币业务进行合规经营专项检查,强化银行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运用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有效措施,严肃处罚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资本流动合规有序。
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这次汇改就是“试水”,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两种可能。要么在市场波动和资本流动没有引起社会各界严重忧虑的情况下,人民币正式迈入市场主导的弹性汇率时代;要么各种压力迫使中间价管理卷土重来。往何处走,既考验市场,更考验有关部门。 (记者姜琳 刘铮)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