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记者刘志刚 陈庆滨 天津台王瑞)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天津自贸区推出一系列政策红利,成为激活京津冀开放经济的新引擎。
在位于天津自贸区东疆港片区的北京首农食品进出口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这个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的冷链物流基地已初具规模。公司总经理宗祎说,灵活的政策让天津自贸区彻底打通了京津冀区域与国外市场的物流通道,京津冀的“菜篮子”也终于不再用指着远水解近渴了。
宗祎:北京市场的生鲜农产品进口原来都是从广州和上海进,那时候主要是因为北方的主要港口都是在通关报关上不够畅通,货物通关大概需要5天到十天,但是他们有个天然的问题就是运费过高,那随着自贸区更多优惠政策在聚集,那我们实际上能保证老百姓产品到岸3天内能够见到,物流成本能够节省60%。
作为“政策试验田”,天津自贸区自去年年底设立以来,已累计推出122项政策红利。天津空客A320总装线的负责人郑齐告诉记者,看中的就是自贸区便利化的海关政策。
郑齐:进口零部件从境外进入到这个区域,免征关税,成为整机以后按整机交税,延迟两个月的时间交税,对减少资金占压有好处,免税的一些政策,对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三地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原有壁垒,实现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透露,正在向国家申请允许北京、河北两地企业在当地银行开设自贸区账户。
蒋光建:那么它在自贸区账户里的钱就可以和境外的资金自由划拨,实际上一个便利了我们的企业,第二,我们北京、河北的银行增加了客户,包括它境外业务的开展,天津自贸区也能够享受到北京、河北的金融资源。
天津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刚说,今后天津自贸区将秉承“为国家试制度”的理念,在物流、金融市场、科技创新、产业错位发展等方面,促进整个京津冀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