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助建智慧城市 催生湖南新增长极

2015年09月07日 20: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傅煜

    当前,“互联网+”成为许多行业寻求新经济动力的突破口,而“地理信息+”也在深度影响着众多行业。特别是在助推智慧城市建设、服务民众生活等方面,“地理信息+”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上月底,湖南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在长沙正式授牌,湖南地理信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记者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预计到2020年,湖南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成为该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理信息+”让城市更“智慧”

  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的大数据特点,与云计算和大数据管理等IT技术相结合,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为智慧城市提供支撑平台,为智慧政务提供保障。

  抢修供水管线,却“误伤”煤气管线;修路建房,却损毁排水管道,导致城区内涝。在湖南株洲,以往城市施工中经常遇到的类似问题,曾令当地的城市管理部门颇为头疼。

  “过去我们掌握的管线数据因为缺乏地理信息作支撑,没有实用价值。而城市每天都在动土,如果对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家底’不明,就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地下管线科科长马力说。

  而今,一张“小地图”终于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记者在共享了国土部门地理信息资源的株洲市地下管线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看到,无论主次干道还是背街小巷,各种不同管线所处的具体位置、埋深、布置等相关参数都被完整呈现。依据这些信息,施工人员只需打印出管线的平面布置图和纵剖面图,就可有针对性的施工,最大限度保护地下管线不被损毁。

  一组数据体现出“地理信息+”给株洲城市管理带来的显著变化。据马力介绍,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摸清管线“家底”后,株洲市地下管线损毁较大事故由2010年的11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减少到2014年的不足10起,损失不过百万元。

  在推动城市管理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变的同时,“地理信息+”也让社会管理更“智慧”。长沙市开福区政府基于地理信息打造的人口网格化管理系统,能以三维地图形式直观呈现辖区内的交通状况、建筑分布等情况,快速搜索到辖区居民的相关信息。“以前相关信息和数据分散到各个部门,给我们的管理带来极大不便。现在通过该系统我们不仅可直观了解辖区内的全局信息,而且可对遍布各地的民情员进行精准定位和及时调度,将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下派到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开福区电子政务中心主任肖道刚说,此举实现了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强基础搭平台构想千亿产业

  借助交通疏导系统,车主可避开堵点,选择最佳行车路线;装上高德、百度等导航软件,“路盲”可精准抵达目的地……地理信息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亦无处不在。这一切均得益于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介绍,湖南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简称HNCORS)目前已组建完成,共已累计建成122个基准站,北斗导航定位服务系统覆盖湖南全境。HNCORS已为全省天气预报、城市规划、电力等20多个行业1200多个用户提供高精度、实时的三维空间位置测绘基准服务。

  世界上80%的事物都具有空间属性,地理信息产业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地理信息产业可谓能融入各行各业,提升各个产业的发展水平。”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方先知认为,湖南在地理信息产业方面拥有不少领先技术,如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技术、北斗卫星的核心控制和设备制造技术,以及民用3D打印技术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湖南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规模以每年25%以上的增幅增长。2014年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年总产值近120亿元,全省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近1000家,从业人员约3万人。

  据介绍,规划占地面积约300亩的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包括大数据中心、地理信息云服务中心、军地融合协同创新基地等12个功能分区,目前已聚集10多家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加工、科研、服务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未来还将有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大数据公司、研发机构等陆续入驻。今后产业园将重点扶持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形成以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软件研发等领域为主导的成熟地理信息产业链,力争2025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

  为促进产业发展,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专门印发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湖南地理信息及相关产业年总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