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市政协最具影响力提案明起投票 总提案超6000件

2015年09月09日 15:01   来源:法制晚报   

    今天上午,市政协召开最具影响力提案评选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此次评选从近5年6279件提案中确定了30件入围提案,最终将评选出10件最具影响力提案。明天起开始投票。

  此次最具影响力提案评选的参评范围,为北京市政协于2010年—2014年立案的6279件提案,从中提名推荐出了386件优秀提案,再产生60件提名提案,再筛选30件入围提案。经社会评选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将综合投票情况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报市政协主席会议审定10件最具影响力提案。

  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入围提案内容非常全面。其中,经济科技方面9件,涉及加速设计产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城乡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管等内容;城建城管方面8件,涉及完善垃圾处理能力、强化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等内容。

  社会事业方面5件,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地下文物保护、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旧城整体保护、重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等内容;社会管理方面8件,涉及司法社会工作改革、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强互联网管理、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监督机制等内容。

  最具影响力提案应具备选题重大、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大等几大特点。对30件入围提案进行社会评选,是此次最具影响力评选的核心环节,社会评选将是确定最具影响力提案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各区县政协委员和市民可进行投票,投票可通过邮寄纸质选票或网上投票进行。

  2015年9月10日上午9时至2015年9月20日上午9时,逾期为无效选票,信件以邮戳时间为准。

  投票要求

  每张选票填写的提案数不能超过10件(含10件),多者为无效票。选票填写内容应清晰、完整。投票者不可重复投票。

  投票渠道

  市政协已在网站上建立了最具影响力提案评选投票专区,投票者可登录北京市政协网站(www.bjzx.gov.cn),在网站首页右侧点击“最具影响力提案投票”,查询入围提案原件和办理成果推荐材料并进行网上评选投票。

  投票者也可登录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北青网、千龙网、首都之窗等网站,进行网上投票;或登录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进行微信投票,或扫描各个媒体上印发的最具影响力提案评选投票二维码,扫码后进行投票;

  北京日报等媒体将于9月10日刊登纸质选票,邮寄投票可从网上下载或从报刊剪裁、复印选票填写(自制选票无效),请在信封加注“最具影响力提案”寄至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3号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邮编100005。

  30件入围最具影响力提案

  ●关于加速首都设计产业发展,大力发挥设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作用的提案

  提案有力助推了首都设计产业的发展。据初步统计,2014年北京设计产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

  ●关于完善垃圾处理体系,促进绿色北京建设的提案

  提案促进了垃圾处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截至2014年,本市建成3390个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居住小区,覆盖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70%。已有7所高校、136家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建起了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

  ●关于推动北京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化进程的提案

  提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市从以往侧重发展养老事业,转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

  ●关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有突破性举措的提案

  提案助推了本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关于加强网络管理,构建综合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的提案

  结合委员提案办理,加强涉网犯罪打击和网络监管工作。推行网站“分级分类管理”,处罚网站2.8万家,建立网安警务室157家,堵塞漏洞1.2万余个,成功处置重大突发网络安全事件1200余次。

  ●关于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建立保障急救站运行长效机制的提案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达290个急救站,救护车767辆,院前急救人员达3109名。

  ●关于加强首都经济圈规划研究,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提案

  2015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关于加强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的提案

  提案的办理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本市开展了《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

  ●关于加快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提案

  2007年至今,全市共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房112.2万套,累计投放保障房用地6796公顷,累计解决了数十万户家庭住房困难。

  ●关于通过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北京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案

  目前,全市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旅游大项目近百个,总投资将超过4000亿元。

  ●关于进一步健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提案

  整合了市食品办、药监、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责,组建了市、区县、街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和执法机构。

  ●关于在本市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法律监督机制的提案

  提案推动了本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目前,除丰台、海淀、房山、通州四区外,已在12个区县建成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的“信息共享”平台。

  ●关于保护北京地下文物尽快立法(条例)的提案

  提案推动了《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

  ●关于加快司法社会工作改革,促进首都和谐社会建设的提案

  ●关于把回民公墓备用地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并加快解决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提案

  ●关于制定《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提案

  ●关于重视城市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研究,提高首都供水保障能力的提案

  ●关于完善首都科技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提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标的提案

  ●关于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大首都文化惠农力度的提案

  ●关于重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提案

  ●关于做好“智慧北京”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的提案

  ●关于推进北京建筑节能工作的提案

  ●关于加强我市互联网管理的提案

  ●关于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体系的提案

  ●关于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北京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的提案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