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8月CPI迈入“2时代” PPI环比同比均下降

2015年09月10日 11:23   来源:央广网   张棉棉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此前,多家机构预测称,8月CPI将继续上行,甚至有望进入“2.0时代”,而工业出厂价格指数也将出现小幅回升,这些都预示着经济在波动中逐渐企稳。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刚刚公布的CPI还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呈现一个基本向好的态势,8月份CPI就正式迈入了“2时代”,同比上涨2%,其中城市上2%,农村上涨1.8%,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是上涨了1.8%,服务价格上涨2.2%。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来,上涨最多的应该还是食品价格上涨3.7%,另外服务价格上涨幅度也比较高,排在第二位;从前八位平均来说,CPI总水平是比去年同期上涨4%,8月份在食品价格同比数据之中,鲜菜价格是涨幅排名第一的是上涨了15.9%,那么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上涨了9.3%,排在第二位,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9.6%是上涨比较多的,此外还有水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多,另外也有一些下降的,比如说鲜果价格下降了8.1%,而蛋价也下降11.2%。从环比数据来看8月份CPI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除此之外像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1%。

  有点遗憾的是PPI并不像CPI这么乐观,看起来PPI还是有待进一步的恢复之中,8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就是PPI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是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了6.6%,前8个月平均来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是同比下降4.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7%。

  对于这样一组看来比较纷纭复杂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于秋梅用一句话来总结是,本期数据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8月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首先CPI温和上涨,从环比和同比来说CPI都是涨幅有所扩大的,从环比8月份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是出现大幅上涨,这个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8月份猪肉价格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了恢复性的上涨,环比上涨幅度是7.7%,也影响了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还有部分地区高温、暴雨天气交替,也影响了鲜菜的生产和运输,鲜菜价格环比上涨了6.8%,影响了CPI上涨0.21个百分点,另外还有就是蛋价环比上涨了10.2%也影响了CPI的涨幅比较多,但是8月份的价格应该说仍然低于去年同期,猪肉、鲜菜和蛋三类的合计影响CPI是环比上涨的0.54%,超过了8月CPI环比的一个总涨幅。从同比来说刚才我们说8月份CPI同比上涨2%,涨幅是比上个月扩大了0.4个百分点,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另外从非食品价格来说同比上涨了1.1%,涨幅是与上个月相同的,但是像家庭服务、烟草、学前教育、公共汽车票和理发等价格涨幅依然是较高的,涨幅分别达到了7.4%、6.8%、5.6%、5.3%和5.2%。

  从PPI来说,现在出厂价格环比降幅是略有扩大的,8月份PPI环比下降了0.8%,降幅比上月略有扩大,分行业说,主要工业行业价格大多呈现了一个下降态势,比如说像石油加工、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学原料、化学制品价格环比分别下降了6.1%、5.7%和1.5%,降幅也分别比上个月扩大了3.8%、3.6%和0.8个百分点,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也是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降幅也比上个月收窄了1.7个百分点,从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来说的话是下降5.9%,降幅也是比上个月扩大了0.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说刚才我们说跟环比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加工的,出厂价格都下降幅度比较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现在是下降了37.9%,这个都对PPI整体的同比数据有很大的下拉作用,他们这几个占了总降幅的58%左右。(记者张棉棉)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