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踏进海口解放西路的“袖珍书屋”,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灯光柔和,咖啡飘香。人们在这里或独自捧书细读,或和朋友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饮品,一边低声交谈。
这家“袖珍书屋”其实是一家餐饮店。不久前,海南省公益文化研究会启动“海南百家袖珍书屋”公益项目,遴选符合条件的商家、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建,图书来自民间捐赠,海南省公益文化研究会免费向上述场所提供书架和图书,商家、企业、社区免费提供场所,供顾客免费阅览,打破了传统书店受经费和场地制肘的局面。
海南省公益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黄平初告诉记者,一家袖珍书屋至少一个书架,藏书50本起,多则可达数百本,“我的梦想是让图书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场景,伸手可及”。
袖珍书屋还将开启“公益+公立”模式。海口市图书馆馆长张文国告诉记者,将利用该馆独有的“单位借阅制度”,与袖珍书屋所在商家签订协议借书,一期3至6个月,到期换一批。“这样图书馆的规模也无形中放大了。”
在海南,民间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国家一级作家黄葵就在自家办起了对外开放的私人图书馆。
记者看到,在一个面积约140平方米的房间内,沿墙摆放着木书架,客厅和4个小房间被设为图书室、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读者自学室、陈列室。馆藏图书设有40余个专柜,以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和科普读物为主,也有言情、侦探、科幻等类型的小说,还包括漫画和青少年时尚读物。
“我下海20年,每次到各地出差,都会逛书店、去地摊淘书。这小图书馆内2万余册刊物书籍都是我所收藏。”黄葵说,他数十年的写作生涯,交了不少作家、艺术家朋友,“藏书中还有李肇星、张炯、万伯翱等名人珍贵的签名本。”
小图书馆内不仅有中外名著等全套书籍,还有不少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书。记者翻开一本1976年出版的《现代诗韵》,在发黄的书页上有黄葵的笔迹:“2006年4月1日晚23:00,惊喜地从秀英村地摊3元购得。”
“我要让我的书见见阳光。只要每天能有几个哪怕只有一个人来我的图书馆,我也会觉得图书馆办成功了。”黄葵的愿望,是将小图书馆办成集读者借阅、图书借阅、预约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学术沙龙、远程教育于一体的社科综合性社区图书馆。
近年来,在网络媒体冲击下,纸质阅读似乎渐行渐远。然而在海口,许多老牌书店遗憾谢幕的同时,一批“新生代”书店正悄然兴起,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在海口国兴大道,一家被人们称为“最美书店”的24小时知和行书局,每天都吸引着不少人前往。书店时尚的loft式空间,提供宽大舒适的沙发,一共能容纳200人坐下来看书。还有一个亲子阅读区,低矮的书架上摆着各种儿童书籍和绘本,大人可以坐在地毯上陪孩子阅读。
知和行书局除了图书外,还经营咖啡、冰激凌、糕点、箱包、文具等,开展不定期免费沙龙,让读者获得更多精神交流。
“我们称之为体验式阅读,是一种新时尚和消费方式。”在知和行书局总经理邝育新看来,提供网络书店没有的服务,才能把读者重新拉回实体书店。
海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海南大学图书馆原馆长詹长智表示:“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品位,建省20多年,海南更注重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相对缓慢了,留下很多遗憾。书为媒是可以产生新思想和文化圈子的,如今民间阅读成风,这才不辜负蓝天白云和热带宽松的氛围。”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