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速公路车祸大米遭哄抢续:两名涉案人员被抓获

2015年10月02日 16:56   来源:浙江在线   彭晓峰编辑 汪江军

  9月29日,金丽温高速温州段一辆装载30多吨大米的货车发生事故,白花花的大米洒了一地,引来周边大批村民哄抢。一场考验道德与良知的“大米保卫战”悄然打响。今天,温州鹿城警方发布通报称,两名涉嫌参与抢米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并拘留,民警仍在对其余涉事人员进行调查。

村民哄抢散落在护栏外的大米

  台风天货车“遭殃”米洒高速

  村民无视劝阻疯狂抢米

  9月29日上午7点多钟,山东的姜师傅开着载满30多吨大米的货车从衢州常山出发,准备去温州送货。由于正好赶上台风天,一路上刮风下雨,在行经金丽温高速温州段时,车子一个失控,事故就这么发生了!

  据姜师傅回忆,当时车上共有大米620包,但最后卸货的时候是528包,少了92包。

  米都到哪儿去了?原来,事故发生后,不少袋大米从车上摔落下来,外包装袋破裂,里面的米粒一泻而出,洒了事发路段满满一地,有些大米甚至散落到高速护栏外的山坡上。就在交警赶到处理事故之际,一些闻讯赶来围观的村民也发现了这些大米。不知是谁起的头,很快,众人开始取来各种工具扒米、运米。

  一位处警的高速交警告诉记者,警方意识到这些人有可能是周边的村民,意图“哄抢”大米,便迅速进行阻止。

  “我们走近边坡,才发现坡底下已经聚集了十几名村民,正在拾捡翻下高速公路护栏外的大米。那个时候大概有5、6吨大米洒落,附近村民将成袋的大米运走。”交警说,更令人吃惊的是,边坡外甚至有铲车、小货车、扁担等运输装备“整装待发”。

  短短一个小时内,路上的大米几乎被人抢尽。眼看前来哄抢大米的人越来越多、阵势凶猛,高速交警无奈之下联系了路政和施救单位前来帮忙劝阻,然而村民们完全充耳不闻,继续搬米。

  记者了解到,这些大米都是袋装的江西金统大米,每袋50公斤,市价是1.6元/斤。这样算下来,姜师傅得赔给客户14720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损失,姜师傅傻了眼。最后,他于9月30日选择向辖区内的鹿城公安仰义派出所报案。

村民用筛子、麻袋、铁锹各种工具抢米

  “看戏”的婶侄俩联手抢了1100斤

  太重搬不走还开来了小四轮

  接到报案后,鹿城警方会同温州高速交警支队对哄抢事件开展联合调查。10月1日,涉案的其中两名嫌疑人陈某(女,46岁,永嘉县人)、谢某(女,32岁,永嘉县人)已被鹿城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据警方调查证实,参与抢米的大多来自仰义街道渔渡村的村民,起初他们只是听闻有事故发生而前来围观的,谁知竟演变成一场“抢米大战”。

  根据交警现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派出所民警发现有一辆小四轮货车参与了哄抢,便决定先围绕这辆小货车开展调查。

  10月1日,专案组在渔渡村龙井路一工厂内发现了这辆小货车,而在厂内一处空地上,还堆着数袋掺杂黄泥的大米。于是,民警依法传唤了在该厂工作的陈某、谢某。

  起先,面对民警的问询,陈某和谢某一口否认参与了哄抢,坚称大米是自己的,但在民警亮出监控视频等证据后,两人自知无从抵赖,承认了违法事实。

  原来,陈某是谢某的婶婶,她们两家人在当地合办了一家鞋跟厂。陈某告诉民警,当她们听说高速公路上因为台风发生了事故,出于好奇心就去“看戏”。到了现场后,她们发现桥下散落了许多大米,现场已经有人在搬。

  “当时交警确实来喊过话,叫大家不要抢,但这么多人都在抢,我们觉得不拿白不拿,所以就从厂里拿了袋子和铁锹来装米。”陈某说。

  因为两人铲来的大米实在太多,陈某急忙从厂里开来了一辆小四轮车,和谢某一起把米运回了厂内。

  据统计,陈、谢二人共哄抢所得1100来斤米。鹿城警方根据两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得知抢米是犯法的,婶侄二人肠子都悔青了。“我们以为只是点米,不值钱,没想到这样是要被拘留,早知道我们也不会做了。”面对处罚,谢某连声叹气。事后,她和陈某均表示,愿意把抢来的大米归还给姜师傅。

  目前,专案组还在对其他参与哄抢的人员做进一步的调查,对查证属实的,一律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鹿城警方表示,对能主动来公安机关说明情况,退还哄抢所得的人员,警方将依照法律的规定减轻处罚。

为了搬米,村民开来了小车

  高速掉落货物遭抢屡见不鲜

  热心网友欲助货车司机减少损失

  记者自高速交警方面了解到,高速公路上货车侧翻,货物被人哄抢的事其实并不鲜见。不过,往常因货损并不大,许多司机选择了“自认倒霉”。

  就在本网报道了《半挂车撞温丽高速护栏30余吨大米抛洒引村民哄抢》后,一位热心网友崔先生联系我们表示愿意帮助姜师傅减少经济损失。

  崔先生说,自己是一名在东北地区从事大米销售的企业负责人,算是姜师傅的同行。他的企业也曾经历过多次因事故而被抢米的情况,最近一次发生在2013年。当时,货车从黑龙江出发前往辽宁,因为是下雪天,在经过铁岭时车子出了事故。“那些村民也是从围观到哄抢,根本拦不住。”这一趟行程,崔先生的企业损失了10万元。

  崔先生告诉记者,按照行业规定,原本这个货损是该由货车司机自行承担的,但考虑到司机是一个人,10万元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最后企业考虑减免了司机的赔偿。

  “米粮行业现在竞争也比较大,我们知道大家生存都不容易,所以在看到报道后也想尽尽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帮姜师傅。”崔先生表示,实际上许多民众在做出抢大米这种行为时,只是出于一种占小便宜的心理,并没有意识到是不是犯法。他也希望通过这一事件,让广大读者能了解到,类似的抢占行为是触犯法律的,应该引以为戒。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